【窗口無遮欄】「青銀共居」的跨代互助

Student Onno Selbach interacts with two nursing home residents at Humanitas in the Netherlands. Selbach helped create an intergenerational program there that offers students rent-free housing. Photo courtesy of Humanitas

高有智(媒體工作者)

新北市政府的青年社會住宅,預計推動「青銀共居」的實驗模式,讓青年和銀髮族共住,從生活中彼此互助與交流,7、8月將徵求民眾體驗。這樣的實驗方案,在國外也有幾個知名案例,「混齡跨代」的生活提案,不僅解決了銀髮族的生活照顧,也試圖解決年輕人的居住或生活困擾,讓現代化生活斷裂的不同世代,找到了縫補的機會,創造更多社會價值。

荷蘭小鎮代芬特爾(Deventer)的一間養老院(Humanitas retirement home),鼓勵學生青年與老人同住,每個月只要提供「陪伴老人」至少30小時,包括日常用餐、看電視或聊天,或是教老人使用電腦或購物等,就能獲得免費宿舍,解決了青年租屋的需求。這間160名老人的養老院,約有6名在附近就學的大學生共同居住,打造「跨代屋」。

美國的Judson Manor養老院也有類似方案。養老院前身是間豪華旅館,附近是音樂活動興盛的文教區,因為生活環境良好,吸引許多銀髮族到這邊居住,院方也提供附近的克里夫蘭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生免費住宿。不過,必須交換音樂技能,每個月免費為院民們開一次演奏會。

原本以為是音樂專長交換住宿,類似「打工換宿」,一開始也擔心青年入住,是否會破壞養老院的安寧,造成彼此對立與不合。結果跨世代生活的學習,不僅沒有負面擔憂,反而跨越年齡界線。80歲的阿嬤可以跟26歲的年輕女孩成了「閨密」,分享生活。

德國則推出「青銀共居」公寓的概念。德國的Geku-Haus公寓,長期出租給長者與青年,1樓是咖啡廳與跳蚤市場、2~5樓是公寓,6樓提供年輕人辦公,7樓則是長者與青年互動的交誼廳。這所公寓富有文化藝術氣息,居住在裡頭的長者,臥虎藏龍,過去曾經是織布高手、藝術史教授、會計師等,提供青年許多職涯和工作協助,也有長者利用過往人脈,寫推薦函為青年謀職。

「老化」是生命必然的過程,過去多代同堂或大家族的社會結構瓦解,老人照顧的樣貌也不斷改變,從家庭義務走向國家責任,牽動熟齡世代的生活想像。

台灣進入了高齡化社會,政府推動長期照顧計畫,「在地老化」或「社區照顧」是重要的工作。銀髮族的照顧,除了健康醫療面向,還有生活陪伴。不過,熟齡世代面臨的,也不只有健康醫療或長期照顧的需求,台灣還有許多充滿活力的健康長者,依舊可以享受人生,熱愛生活,可以過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只有「打發時間」。

不同的社會設計方案,或創意生活提案,可以創造社會多元的價值,如何創造跨代對話、互助與交流的生活環境,我們可以多一些想像。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