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論壇】改變的力量 必須從下而上

Photo credit: laszlo-photo / CC BY

隨環保意識抬頭,環保署特別管理「金、香、炮」的燃燒與施放,大力推廣減香、減爐、禁爆竹等政策。只是,近日傳出環保署不僅要減香,更要「滅香」。此傳聞點燃了因政府一昧以「環保教」縮限「香火教」的祭祀禮儀與民俗文化,累積許久怨氣與不滿終於爆開。雲林縣北港武德宮發起「捍衛信仰、守護香火」,號召全台宮廟於7月23日上凱道,表達國家機器過分干預民俗信仰自由的不當性。

按環保署的說法,燒香、金紙與放鞭炮,會製造大量空氣污染,一年接獲民眾投訴達3000多件。誠然,在台灣如此多元的宗教信仰裡,不能強行要求每個人都接受遶境活動或作醮時所製造的諸多不便。但是,此「滅香」謠言所突顯出來的,其實是國家機器在缺乏文化脈絡的無知,由上而下的介入宮廟管理,打著環保之大旗,將民俗信仰再次與迷信、低俗、浪費,更深刻地植入大眾的心中。

環保署以違反《空污防治法》來開罰、減量再減量的方式,消極禁止宮廟祭祀禮儀。近30年來,台灣宮廟減爐減香的幅度高達3~5成,與其消極禁止,擺設PM2.5監測器於廟裡,政府似乎未曾想過以積極鼓勵方式,例如改善宮廟通風或焚燒金爐的設計,或管控「金、香、炮」品質。此等種種可讓民俗信仰文化不必與環保議題對立之做法,未曾見也。徒留民俗信仰繼續在污名泥沼裡打滾。政府和民間極需要一個好的溝通平台,遇到議題就互相妖魔化極不可取。

環保署對於消除宮廟的「空污」,力道上不遺餘力,亦不免讓人感到有柿子挑軟的吃之感。此次發起走上凱道活動的武德宮位於雲林。但是,同樣位於雲林的六輕,環保署似乎施力就沒那麼重了。也許只消拆掉幾根六輕煙囪,就抵得過全台宮廟所帶來的「空污」?

民俗文化其實也在時代變遷中,緩慢而持續地進行自我反省與改革。例如使用錄音檔做為迎送陣頭的鞭炮聲、彩花棒取代爆竹煙火,也有廟宇以電子炮、竹筒炮取代傳統鞭炮等等。民俗文化不是不能改變,而是這股改變的力量必須由下而上,由社群內部成員彼此商議討論。

文化並無優劣之分。當初宣教士來台宣教,無處可睡,常是廟宇人士接待他們至廟中過夜,甚至也讓宣教士在廟口傳講福音。這樣的慈悲與善意,不也是基督教信仰所教導的嗎?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