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痕敘事 敘利亞推藝術治療

黎巴嫩內戰倖存畫家引導 敘利亞孩童透過藝術媒材表達視覺心象 轉化調和內在情緒

位於敘利亞的兒童繪畫課程,讓孩童透過畫作訴說戰爭經驗。(相片提供/ana-aqra.org)

【宋訡瑄編譯】越來越多研究者與心理治療師使用音樂、繪畫、舞蹈、戲劇等方式,進行非語言性治療,讓潛藏的記憶與情緒得以透過不同媒介得以表述出來,讓說不出口的話能夠被傾聽、得到理解和支持。

藝術治療師雷茵.巴蘇(Reem Bassous)在敘利亞鄰近社區開啟兒童繪畫課程,透過繪畫讓孩童訴說出戰爭的經驗。雷茵本身是黎巴嫩內戰倖存者,她多數的畫作與研究都專注於探索戰爭記憶,有些是被遺忘、或被壓抑在潛意識中,她認為這些與她一樣經歷過戰爭、死亡的孩童,需要一個管道來述說回憶,特別是難以說出口的死傷經驗,因此使用繪畫成為連結彼此的重要媒介。

(相片提供/ana-aqra.org)

這項課程計畫由黎巴嫩的阿納阿卡拉協會(Ana Aqra Association)發起,該組織在1994年成立,最早是以發送許多書籍與繪本到黎巴嫩的公立學校中,讓教室空間可以擁有藏書,成立教室圖書館,並且設計各式遊戲、活動與競賽,鼓勵孩童與青少年享受閱讀,透過推動閱讀提高孩童識字率。協會在2004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肯定,隨即獲得國際組織贊助。2007年時推動「我們的孩子」(Atfaluna)計畫,協助經歷以色列轟炸黎巴嫩的孩童得以在經歷戰爭創傷後,透過社會心理治療,得以重返校園學習。

目前,阿納阿卡拉協會從原先的贈書、推廣閱讀型態轉型為教育機構,透過資源連結在黎巴嫩地區進行師資培訓,希望讓受過訓練的教師能在課堂中活用教學資源和技巧,幫助社區孩童就算因為不同因素中斷學習,有機會重回教室課堂時,在心理與學習上都能適應。

(相片提供/ana-aqra.org)

11歲的穆罕默德參與在藝術治療師巴蘇的繪畫課程中,在畫紙上畫滿鮮紅與黑色的線條,這是他在難民營中親眼見證火災,一名女孩來不及逃離而被火舌吞噬的畫面。有的孩子則是畫了在課堂上,經歷飛彈炸毀教室的情境。藉由畫作,述說自己經歷戰爭的故事,也讓在敘利亞經歷戰爭而導致原來生活變樣的孩童們,仍有心靈安歇之處。(資料來源:BBC、ana-aqra.org)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