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論壇】倒了一座電塔之後

Hanging gardens of One Central Park, Sydney ( photo credit: wikipedia )

尼莎颱風襲台,吹倒了一座和平電廠的輸電鐵塔,搶修時間需要一個多月,影響130萬瓩供電量。政府提出緊急節電措施,公家機關、工業用戶、大型商場、一般住家,都有建議如何減少用電量,但是有關公家機關「下午1~3點關冷氣」的規定,特別引起反彈。媒體抓住這一點猛攻,民間也多認為此舉節電不多,徒然造成公務人員新的不滿,並非良策。

除了公家機關節電措施引發的討論之外,「恢復核電」也又被拿出來談。偏藍媒體大力炒作核電的必要,指責非核政策讓台灣早已進入實質限電,大型工業都不敢在台投資。可是明明這次的事件,並非發電量不夠,而是輸電系統出了問題。和平電廠是民間投資,生產的電力百分之百賣給台電,所有的輸電系統都在台電手中,電力生產雖開始分散,但電網只有一家。目前的輸電建置,北台灣的電力常出現吃緊現象,南台灣卻有餘電,其實需要更好的系統連結。目前台電也開始規劃分散式、區域式電網,以做更好的利用。

另一個重點是,供電吃緊並非全時間,而是在「用電尖峰」,這就是為何要公務機關在正中午關冷氣,就是避開尖峰用電的策略。為了那幾小時電力吃緊,就要蓋成本無法估算的核電廠,並不合算。

長期關心能源政策的環保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提出:面對天災與高溫,我們需要「分散式電力規劃」與「智慧抑制尖峰措施」,呼籲電力開發應該朝中小型、社區型的發電系統和輸電網來發展,加上有效管理尖峰時間用電,才能讓電力供應穩定又可靠。環保團體也呼籲「住商加入節能」,花一點心思讓建築物有效隔熱,減低空調需求,因為現在大多數的都會建築都太耗能,其實只要稍微用心,就可以節省很多電力使用。

每年夏天用電高峰期,台電都會喊出「限電」危機,但至今都尚未真正限電。政府所提出的節電措施,也不是今年突然出現的,大多是行之有年的策略。只是很多都停留在呼籲,或是以獎勵的方式來鼓勵節電。政府要公家機關在最熱的用電尖峰期關冷氣,宣示意義大過實質,雖然用心良苦,卻很難讓人感動。在民意低落、媒體恨不得下井落石的此刻,政府此舉給人不夠聰明的感覺,徒增擾攘。

夏季節電這個年年上演的劇碼,今年因倒了一座電塔,害公務員揮汗辦公而吵得特別厲害。其實能源轉型已經是各國政府重要課題,有待政府以長遠的眼光,落實具體的作為,而非自苦表心跡。

另一方面,還是需要眾人投入節能,積少成多。改善建築隔熱,其實並不困難,例如在窗外掛竹簾、搭隔熱棚;下午尖峰時段,關閉不必要使用的電器與待機電力,將冷氣調高溫度並搭配電扇,就能在不犧牲方便與基本需求下,有效減少用電量升高。教會也該一起來節能,規劃建造新教堂等建築時,以綠建築為原則。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