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揚真理】我寧願有耶穌

I'd Rather Have Jesus

◎虛吾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章17節)保羅論起基督之死和基督徒生活兩者關聯時如是說。

許多基督徒喜愛這段經文,然而,這段經文與「推陳出新」的概念不同,也不與〈了凡四訓〉所謂「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的善勸意義相近。用字遣詞雖然類似,內涵卻南轅北轍,最大的分歧點在於保羅所說的「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乃是神蹟,是神的能力、聖靈的工作、基督的恩典,給我們一個全新、屬天的生命,而不是靠個人修行而得。

耶穌對尼哥底母論及「重生」,原文是「由上頭生」,也讓我們知道「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與憑己力道德修養不同。保羅更具體指出,更新的目的乃是「如造他主的形像」(歌羅西書3章9、10節)。

兩個不相容的選擇

這更新使一個本屬血氣的人從本質徹底改變,產生諸多不屬於世界的表徵,其中之一,便是對基督的愛慕,甚至能捨棄之前難以割捨的惡習。

美國有一位酗酒者蒙了救恩,經歷了這樣的更新,他的女兒萊亞.密勒夫人(Rhea F. Miller,1894~1966年)回想起父親放下酒瓶的見證,於1922年寫下了詩歌〈我寧願有耶穌〉(I’d Rather Have Jesus),多年後葛理翰(Billy Graham)的同工謝伯偉(George Beverly Shea,1909~2013年)在1939年為這首詩歌譜了曲,因而膾炙人口。

這首詩歌明確地比較兩個涇渭分明的價值:金錢、稱揚為今世之子所求,光明之子卻因深知自己屬於基督而滿足;地土、美名讓住在地上的人為之雀躍,神的兒女卻寧可有耶穌而歡欣鼓舞,那「釘痕手」是無盡的安慰與豐富。

這樣的分歧判別了人心,一如人子教訓:「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馬太福音6章21節)保羅回應:「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立比書3章8節)〈我寧願有耶穌〉也闡明,我們若想要同時擁抱名利與基督,不僅是貪心的想法,更是不可能的事,因為我們無法同時服事兩個主(馬太福音6章24節)。

為罪綑綁的王

這首詩歌不只做了這樣的反差比較,亦提出了發人深省的告白。誠然,今日台灣民主社會不排斥基督教會,也不逼迫基督徒,乍看之下,基督徒與前人相較,並不需承擔什麼代價。然而,詩歌所說「勝過做君王,雖統治萬方,卻仍受罪惡捆綁」提醒我們,真正的「自由」,並不是人身、意志、思想的自由而已,更加是不被罪惡捆綁轄制。

一個人再怎麼權傾一時、前呼後擁,再怎麼自由奔放、豪放不羈,若仍在罪中,終究只是罪惡的奴僕(羅馬書6章16節),到頭來還是需要向死亡俯首稱臣(羅馬書5章14節)。那麼,台灣社會雖然較自由,屬基督的人的處境並沒有比較安舒,甚至安逸比憂患更容易使人沉淪,罪惡的暗箭比逼迫的明槍更具威脅,人們對純正福音的抗拒,只是換上了包容、尊重的表象。

聆聽這首詩歌對屬天和屬世的比較、對自由真諦的提醒,讓我們自問:我寧願有耶穌,勝於世上榮華富貴聲望嗎?甚願吸引我們的,不只是謝伯偉留下來的旋律,更是密勒夫人那寧有耶穌勝過一切的心志,我們也能從此一心向主、奔跑天路!

〈我寧願有耶穌〉I’d Rather Have Jesus

1.我寧願有耶穌,勝於金錢;
我寧屬耶穌,勝過財富無邊;
我寧願有耶穌,勝於地土;
願主釘痕手,引導我前途。

2.我寧願有耶穌,勝於稱揚;
我寧忠於主,滿足主的心腸;
我寧願有耶穌,勝於美名;
願對主忠誠,宣揚主聖名。

3.恩主比百合花美麗鮮艷,
祂比蜂房下滴的蜜更甘甜,
我帶飢渴心靈,來到主前,
有主的同在,勝似赴美筵。

(複歌)
勝過做君王,雖統治萬方,
卻仍受罪惡捆綁;
我寧願有耶穌,勝於世上榮華富貴聲望。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