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佳美腳蹤】改革宗開創者--加爾文的鬱金香

插圖/黃莉娟

◎小草哥哥

十月三十一日是宗教改革紀念日,今年剛好是五百週年紀念,教會有許多馬丁路德的相關活動,小朋友可能都大概知道了,但是你知道什麼是「改革宗」嗎?

話說一五一七年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引發了宗教改革之後,基督教開始分成了舊教與新教,舊教就是現在所謂的天主教,新教就是基督教。基督教後來又發展出許多宗派,其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屬的是「改革宗」,而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可以說是改革宗的開創者。

插圖/黃莉娟

加爾文於一五○九年出生在法國北部的諾陽,爸爸是天主教教會的書記,所以加爾文一出生就是天主教徒,而且從小就在準備長大後要去當神父。加爾文先專攻哲學與倫理學,因而培養敏銳的思考能力。但是後來,因為他的爸爸認為當律師比較有前途,要他改讀法律,加爾文不敢違抗,便聽從了爸爸的建議。

一五三一年,加爾文到波紀斯大學法學院讀書,他非常聰明,也非常認真,所以求學的表現很傑出,甚至有時候老師請假時,還由他代課呢!他在那裡學到了希臘文,對他日後研究新約聖經有非常大的幫助,因為新約聖經就是以希臘文寫成的。另一方面,他在法律上的訓練,又增進了他的邏輯思考與組織能力。

加爾文比馬丁路德小二十六歲,他讀書時,常常偷偷閱讀馬丁路德的書籍。在當時,天主教教廷的勢力相當龐大,嚴格控制人們不可以接觸反對教廷的言論,教廷不希望馬丁路德的思想影響其他人。但也許是因為加爾文曾經目睹法國第一位殉道者包文被活活燒死在火刑柱上,也或許因為他曾看見法國貴族波郡因為翻譯馬丁路德的作品而犧牲生命,宗教改革成為當時加爾文心中最感興趣的議題。

與此同時,加爾文從許多人口中聽到對天主教腐敗的不滿,也親眼目睹當時的天主教確實在許多方面出現偏差,與聖經的教導有很大距離,讓他十分難過與不滿。一五三三年,加爾文終於放棄了天主教,改信基督教,一五三六年,他更在瑞士的日內瓦發表了這本影響後代教會深遠的巨著──《基督教要義》。

插圖/黃莉娟

後人將加爾文部分關於救恩的教義,整理成五個要點,分別是:全然墮落(Total Depravity)、無條件揀選(Unconditional Election)、限定的救贖(Limited Atonement)、不可抗拒的救恩(Irresistable Grace)及信徒永蒙保守(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每一點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合起來,恰好是鬱金香「TULIP」這個字。意思是人自亞當、夏娃犯罪後就全部墮落了,幸好上帝在創世之前揀選了一些人可以得到救贖的恩典,這些人被揀選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麼值得的條件,純粹是因為上帝的愛與憐憫,而且救恩只施予這些人,不是給所有人。這救恩一定有效,聖靈會不斷感動被揀選的人,讓他們心甘情願投向主耶穌的懷抱。這救恩也是永久的,一個人一旦得救,就永遠不會再沉淪,必定堅守信仰到最後,因為上帝必定保守屬祂的子民。

荷蘭、蘇格蘭和英格蘭等地都受到加爾文的影響,慢慢形成改革宗的教派。一八六五年,英國長老教會差派蘇格蘭人馬雅各醫生來到台灣,在台南的看西街行醫兼傳道,因而把基督教傳進台灣。因此,我們今天可以聽到福音,成為長老教會會友,也和加爾文有關。

加爾文如果沒有到巴黎讀書,沒有接觸有關馬丁路德的文章,認同他的思想,也不會投入宗教改革,甚至在日內瓦推行,更不會寫出《基督教要義》這本影響後世深遠的巨著,讓他的思想觀念更廣泛而深入的傳播到各地。蘇格蘭的馬雅各也就不會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傳教,不會有今天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這中間,只要任何一個環節接不上,整個故事就要改寫了,小朋友,上帝的安排與帶領是不是很奇妙呢?藉著加爾文的故事,我們可以更認識我們的信仰、我們的教會,也更認識到上帝的恩典是何等浩大!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