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在哪裡?

高金田(退休牧師)

教徒有個共同的心態,希望能過著美好歡樂的人生,不僅於當前,也期盼將來。以聖經的信念來說,基督徒會慕求且追逐今生與來世都活在「天國」中。主耶穌就推動我們祈求天父施恩,讓我們活「在地上如同在天上」的人生。到底天上的國度是什麼樣子?歡欣快樂的無憂無慮住處嗎?信徒都會抱持這瞻望。教徒有個共同的心態,希望能過著美好歡樂的人生,不僅於當前,也期盼將來。以聖經的信念來說,基督徒會慕求且追逐今生與來世都活在「天國」中。主耶穌就推動我們祈求天父施恩,讓我們活「在地上如同在天上」的人生。到底天上的國度是什麼樣子?歡欣快樂的無憂無慮住處嗎?信徒都會抱持這瞻望。

天國在哪裡?是天界中的另個國度嗎?那是個象徵的語詞,意謂喜樂、安好、光明之境,而非天空或世外之國。福音書中只有馬太以「天國」稱那所在,其餘的福音書都以「上帝國」稱之,即上帝主宰統治的地方,而人走在祂喜悅的道路上。上帝統治之處就是天國嗎?是安樂光明之境嗎?整個宇宙不都在其主宰下嗎?為何現實的人間社會和國際中還存在著許多有形的和潛伏的爭鬥不安?這現象表示我們沒走在祂開導的道途上,人間社會尚未達至行在其旨意的境界,我們還沒進入天國的喜樂地。為什麼這樣?那不是天父拋棄世界,而是世人沒與祂合作,沒用心做上帝國之民應有的角色,即在各樣的情境和任務上未行在其喜悅的道上。

人人都渴望能活在天國中,但那國度並不天然地存在,或天父創世時就建造等待我們走入,而是經由我們善盡做上帝在世間的工人去營建的,亦即世人本著對天父的信靠,向著祂喜愛的目標去生活和行動,活出會榮耀祂又有益於世人的所為而形成的。所以,天國是神人合建的。主耶穌就以一些比喻催促我們朝著使天國形成於我們當中去培植人生。我們就以祂的兩個較突出的教導來思考:「天國在哪裡?」這切身的問題。

跳脫三種天國生命理解

在馬太福音25章,主從三個角度推動我們去下工夫:做個有瞻前眺望且具警覺心的人(十個少女的比喻),會善盡身上才幹的踏實者(三個僕人的比喻),又會關照支助困苦者的慈悲人(最後的審判)。向來我們對這教導的理解,視有這三樣的表現者才有資格被接納住進天國。其實,我們應處於建構者的角色去思考,即作為上帝在世間的工人之角色去設想,我們應有什麼樣的具體表現,天國才會出現(形成)於我們的實存中。

天國確是意謂美好的居所,但它並非天父早在創世時單獨創建的,不是一個等待有美好作為者去移入定居之境。它是人透過信心,得天父的支持開導,走在其喜悅的道上,做出得其欣賞的事工而出現的世上佳景。另言之,那佳美的處所是神人的合建。在我們所處的俗世間那是需持續興建的工程,至今還在動工的過程中。但,由於人的罪性,有被破壞的現象;所以,它還一直在人類的善行和惡為中,我們會經驗其影像的顯現和消失。

於其宣道之初,主耶穌呼喚人:「悔改吧,因為天國快實現了!」(馬太福音3章2節)推動人走出以往和現下那缺乏正面作為的人生,向著有建設性的方向去型塑光明的前景,讓生命具有洞察與遠眺的性格。有這樣的實際表現,天國就形成於我們經驗下的現實中,這等人就活在天國中,是上帝在地上的同工。基督這呼喚的重心乃催促每個人投下心血,讓向上又朝前、合乎天父旨意的生命活現。

天國在哪裡?每個宗教對那佳美處各有其稱呼和邁向的指引。我們基督徒是從聖經獲取的,也可作為其他宗教人的參考。就現實的人間狀態而言,那令人嚮往之境並未完全存在,也不是已有的好住處只等著好作為者遷入,卻是經由神人合作與興建的。我們是天父在地上建造的工人,透過作為祂的忠實行動者,從事設計(思考、探討、評估)而著手動工。本著活出合乎天父旨意的地上人生,使其主宰的國度(天國)形成於我們的實存領域中,我們對馬太福音25章所說那三樣生命型態,應跳出以往的理解,其意念不是那三樣人被接納住進那已有的生存佳境,而是推動我們從事那三樣人生事工,讓人生朝前發展又具慈善作為,天國就出現在這種人群社會中。

如何尋求生命中的財寶

除了這三種形成天國的人生樣式,基督再以三種積極投入現世的生活型態,鼓舞我們參與在天國的形成聖務,也記載於馬太福音。「天國好比財寶藏在田裡。……天國又好比一個商人尋找貴重的珍珠。……天國又好比漁網撒在湖裡,捕捉各樣的魚類……」(馬太福音13章44~50節)過去我們受教且教導人,這三樣人生是進天國的資格,有其中的一項就會得接納。既然天國不是已存在的美境,這三樣表現也意謂天國出現的人生作為,有了這些作為天國就形成於我們眼前。

第一個比喻告訴我們,天國如同一件隱藏的貴重珠寶,不是人人會發現的或輕易可取的。當人發現它,亦即認識到它對自身生命的美好歡樂具何崇高價值時,會想要擁有它,而善盡所能去保有它。「有人發現了,就把它掩蓋起來,然後很高興地把自己所有的都變賣了,去購買那塊田。」(44節)

在每個人的生命中確實隱藏著財寶,即潛藏著才能,往往在沒預料的經驗中顯示得知,如透過學習、工作、遭遇、挫敗等事件。我們對自己的專長、特性或愛好的認知,並不是與生俱來的知覺,大都經由教導、培植、實踐和職場上的經驗獲得的。「天國好比財寶藏在田裡」乃指在我們腦海中肉身內所有的智能才幹,如同埋在地裡不顯現的寶貝,當人意識到或體驗到其可貴功用時,就會加以珍惜,而付出一己的所能,使那可貴功能不喪失,讓其可發揮的作用得以運行於人間。也就是善盡自身的才智,去行事為人和開創。有這行為的人生,就是活在天國中的人生。

第二個比喻,「天國又好比一個商人尋找貴重的珍珠。當他發現了一顆極貴重的珍珠,就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來購買那顆珍珠。」(45~46節)商人的心思毅力是要以握有的資本,透過購買與銷售的工作去獲利。就生命的變化與發展而言,天國是一個有益有利於人生的歡欣之境,或人生的豐盛光彩區域,那區域並非已有已存之地,卻是透過人在信念中投下心血,發揮身上的展望與氣力去營建才出現的。商人的特色就存著這樣要獲取的心態去下工夫。天國既不是天父已形成之處,它是經由人忠實於受造的本分與應有使命(活現上帝的形像),奮力得來的佳景。所以,那個未完全形成的美好前景需要活在世間的人,花費身上的智能與體能投下心血,行使天父喜悅的事務,才會漸漸地形成。

第三個比喻,耶穌從道德倫理的角度,說出有好作為和德行的人才會享有天國的幸福人生。宗教信仰是追逐幸福的人生,耶穌在此要提醒我們信仰人必須有強烈的道德倫理作為。「天國又好比漁網撒在湖裡,……漁夫揀好的……壞的扔掉。……從好人中把壞人分別出來……。」(47~49節)信仰乃推動和培育善言善行的人生,使人生活於平安喜樂的社群中。雅各書就明言警告我們,有信心沒有好行為,那信心就是死的。(雅各書2章17節)神學思想上曾有一段時期強調倚靠恩典而蔑視行為,其實恩典並不否認行為的必要。行為的確是軟弱的,需要恩典補充以得完全,但恩典並不取代行為。從經驗中強調恩典的保羅並不否定行為的必要,信仰人也應是倫理道德的行使者:「把自己當作活活的祭物獻給上帝。」(羅馬書12章1節)「活活的祭」乃指我們有作為的好人生。「好人」能住在天國中,因為好人的好作為是天國形成的道德倫理要素。好人被接納住進天國,因為好人是天國主宰者上帝的好同工。壞人是天國的破壞者。

「天國在哪裡?」從耶穌這三個比喻,我們得指引,天國是有前瞻奮進、會善盡一己之力、又會互相關懷支助的一群人居住的好地方,因為這些人能向著天國之主上帝意旨的目標去建構人生。他(她)們有資格住進那地方,因為那地方是經由他們付出心血,做上帝忠實工人所營建的。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