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外籍漁工 盼成為避風港

第24屆海洋使徒大會登場 平安基金會海員/漁民服務中心 探討外籍漁工人權

英國海洋使徒組織提伯利海員中心的Wojciech Holub拜訪海員/漁民中心。(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高雄報導】第24屆海洋使徒世界大會10月1日起在高雄舉行7天,活動由教廷促進整體人類發展部主辦,來自50多國、共250名學員按照主題「困於網中」,聆聽各國海員中心分享。其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平安基金會所屬海員/漁民服務中心探討外籍漁工人權議題,迥異他國分享的海員關懷,最為震撼。

相片提供/海員漁民服務中心

海員/漁民服務中心主任王文秀在大會表示,台灣因長期忽視漁工人權,受到歐盟黃牌警告,乃於去年中通過、今年初實行《遠洋漁業條例》,訂定境外漁工最低月薪450美金,然受勞基法保障的境內漁工基本月薪為700美金。《遠洋漁業條例》中也提到僱主需為境外漁工僱員保險台幣百萬,但多是身亡和重殘者才領到,工作中常見傷害疾病無法適用。同樣辛苦工作,境內漁工歸勞動部管理,境外漁工卻歸漁業署管轄,造成福利保障差異。王文秀認為這種政策為既得利益者開方便門,例如想要聘僱更低薪漁工的僱主與仲介。

王文秀感慨,不少漁工透過故鄉當地掮客引介,找上母國仲介,然後再轉到台灣仲介業者,過程複雜。而雇主也常將漁工薪資、保險等轉交仲介處理,而仲介藉由不合理扣款壓榨漁工,甚至包含漁工死亡撫卹。法律中規定需訂立勞動契約,但許多漁工簽了2份契約,一份給政府存檔,一份才是真正執行。尤其「官方契約有借款規範,債權人可以直接從漁工薪資中扣款。」王文秀擔憂這讓仲介多了從中剝削的管道。而仲介業者的評選制度由漁會負責,在她眼中就如球員兼裁判。

王文秀認為,漁工應該要由國對國直接聘僱,外籍漁工也是台灣勞動者,應歸勞動部管裡。況且過去漁業署關注環境與漁獲問題,對人事管理不熟悉,「如今雖按法律規定管理,其實是沒有經驗的。」她說:「不少遠洋漁船出海,3個月到半年才靠岸,漁工們在外國港口孤立無援,在台灣又受不公平待遇。身為地主國人民,我感到很慚愧。」

王文秀強調並非打擊政府,而是希望提升台灣政府維護人權效率。她認為漁工問題不全是僱主的錯,而是僱主被政策誤導而傷害漁工,大會分享是透過經驗對政策提出修正,而「用愛心說誠實話,行公義、好憐憫,是基督徒本分。」她期許中心透過輕鬆溫暖的文化交流,打破社會大眾對外籍漁工的刻板印象,也讓外籍漁工遇到問題或需要陪伴時,都能想到中心,就像回家。

攝影/林婉婷

英國海洋使徒組織提伯利海員中心的Wojciech Holub於6日上午拜訪海員/漁民中心,也去參訪碼頭。他認為多數人只會看到美味豐富的海鮮,但沒有想到背後辛苦的漁工,所以需要把議題傳遞給更多人知道。

在英國海洋使徒組織泰恩與布萊斯港區服務的Paul Atkinson聽完王文秀於大會的分享後深受感動,當日即為海員/漁民中心奉獻。該中心國際事務專員賴慧蓉表示,台灣很少舉辦海事相關大型國際會議,希望藉由這次機會使台灣與長老教會事工被更多人看見,另外也能認識各國海員中心人員,建立全球互助網絡。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