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與人權

1977年長老教會不畏強權的迫害,公開發表〈人權宣言〉,成為台灣民主進程的推手。(攝影/林宜瑩)

陳南州

當教會在慶賀宗教改革500週年時,我個人認為,一定要記得我們必須站在歷史和文化的觀點來看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換句話說,我們絕不能忽略16世紀的德國,甚至是歐洲的政教關係。它可說是一個基督宗教的世界,國民就是信徒,宗教與社會生活是緊密結合,教會的作為跟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因為這樣,馬丁路德一個人思想的火花,引起的不只是一場宗教改革,甚至是社會、政治改革。

馬丁路德提出的〈九十五條論綱〉,雖是信仰、教義之理解的爭辯,如:人是「憑藉信與恩典」,或「倚靠善行之功勞得救」?但爭辯過程衍生出「唯獨聖經」、「信徒皆祭司」等主張,並質疑教宗和教會的威權,導致教會由神職階層掌控之威權體系的崩壞,以及教權與世俗政權之間權力爭奪的緊張。受苦的農民階層更藉機會,向教會當局提出一些改善宗教與社會生活的要求,如教區有權選任或撤消牧師、減少向教會繳納的稅捐、消除農奴制、准許窮人進入森林取用柴木、強制勞工須有規定並支付工資、房租須公平規定等,這也引發後來的「農民之變」和諸侯的流血鎮壓。所以,宗教改革的觸角從教會教義,延伸至社會、政治,和經濟等面向相關的人權議題。

宗教改革的神學也強調信仰與生活的關聯。路德主張,每一個人的工作都是「召命」、「天職」。人出於信去工作,即回應上帝的呼召;為人類福祉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是在回應上帝的恩典。加爾文主張,上帝的主權涵蓋世人生活所有的領域,沒有任何領堿可以除外。我們應該在生活領域中,思想如何藉著上帝的恩典,順從上帝的旨意、榮耀上帝。加爾文的神學邀請我們在世上主持公道,伸張正義。

教會在記念宗教改革時一再強調「不斷地改革」的精神。那麼,在我們也記念〈人權宣言〉發表40週年時,從前述宗教改革牽動社會改革的事實,及宗教改革神學來看,我們是否必須嚴肅地思考:為促進我們所處之社會對人權的重視,教會需要怎樣的神學改革?或是說,我們教會當為當今社會人權的維護和保障,從事哪些神學反省?

由台北中會教社委員會所主辦的「神權vs.人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四十週年研討會」將於11月6日9點在東吳大學城區部5117會議室舉行,歡迎關心台灣人權發展的主內兄姊踴躍參與。 (作者為退休牧師)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1條評論

  1. 【神權與人權】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四十週年的神學反思
    ◆時間:11/6(一)9:00-17:00
    ◆地點:東吳東吳大學城區部5117哲名廳
    ◆第一場 座談:「宗教信仰與人權」
    主持人 黃春生(濟南長老教會牧師)
    與談人 龔立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釋昭慧(玄奘大學教授)
    陳南州(前玉山神學院院長)
    Wati Longchar(玉山神學院教授)
    ◆第二場 論文發表
    主持人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發表人 鄭仰恩(台灣神學院教授)
    人權宣言歷史探查
    回應人 曾慶豹(輔仁大學教授)
    發表人 林昌華(玉山神學院教授)
    從原住民宣教看人權宣言的時代意義
    回應人 花亦芬(台灣大學教授)
    ◆第三場 論文發表
    主持人 王榮昌(真理大學校史館館長)
    發表人 曾宗盛(台灣神學院教授)
    從舊約聖經看政教關係
    回應人 邱凱莉(台灣神學院教授)
    發表人 蔡銘偉(高雄羅雅教會牧師)
    神學人學與新約聖經釋義
    回應人 賴弘專(台灣神學院教授)
    ◆第四場 論文發表
    主持人 葉大華(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
    發表人 龔立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權利與尊嚴: 集權壓迫下中國基督徒的社會神學審思
    回應人 葉浩(政治大學教授)
    發表人 陳文珊(玉山神學院教授)
    從轉型期正義到轉型正義
    回應人 吳豪人(輔仁大學教授)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