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不服從 台中青年共賞

台中中會舉辦青年高峰會 邀管中祥、葉大華暢談社運心路歷程與信仰實踐

台中中會青年部與講師葉大華(前排左3)、管中祥(右3)一同合影留念。(攝影/林家鴻)

【林家鴻台中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中中會青年部11月14日舉行青年高峰會,並與出版《基督徒不服從》的台灣教會公報社合辦新書座談,邀請該書主編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管中祥,以及書中作者之一的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暢談投入社會運動的心路歷程與信仰實踐。

管中祥表示,「《基督徒不服從》這本書當中的人,跟許多好心的好撒馬利亞人不一樣,他們大多是針對體制在進行批判、衝撞和改革的一群人,因為他們看到台灣社會問題解決的方法,不是用幫補式的幫忙擦屁股而已,而是希望在制度上做徹底的解決。」

在岡山長大的管中祥從小就是基督徒,就讀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時開始參加學運和社運,最令他難忘的抗爭是精神障礙者第一次遊行。2006年媒體報導精障者遊行為「又是精神疾病惹的禍」,管中祥和朋友氣不過到報社抗議,第一次為邊緣團體抗議,深深體會到社會邊緣社群因為沒有話語權而被忽略或汙名化。

管中祥2007年創立「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公庫),這是一個靠募款營運的獨立媒體,主要報導社會運動,管中祥認為,「一個國家社會的進步通常不是來自執政者的恩澤,也未必來自反對黨監督,而是跟社運是否興盛,以及國人如何看待社運,有很大關係。」電視新聞常報導社運的衝突,但這可能只是當中的百分之一;公庫的影音新聞長達10鐘,盡量不剪接,讓弱勢者有足夠篇幅發聲。

管中祥說,社會常誤解社運。當有一群人因為國家的發展或制度受害時,他們爭取自己權益同時,也是為了大眾權益,例如20多年前彰化台化、雲林六輕興建時,如果有更多人出來聲援那些土地被徵收、不滿空氣變汙濁的農民,今天空汙指標就可能變得更嚴格;醫療業者、運輸業者遊行要求改善勞動權益,也有助於提升工作品質及確保消費者安全。

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是第4代基督徒,葉氏家族在基隆開拓許多教會,也有親族擔任傳道人,葉大華推動18歲投票權運動邁入12年, 她引用《今周刊》的民調指出,民眾不支持18歲可以參與決定公共事務的原因,近8成是擔心「心智未成熟」。大人說小孩子容易被慫恿,卻不反省接受賄選的往往是中高齡。台少盟不斷帶領社會思考,一個年輕人如何能被視為成熟的公民,轉大人之前需要幫他預備什麼?

葉大華說,同樣地,教會也要檢討年齡歧視、世代不公現象是否存在。如何思考青少年在教會的位置?是否重視他們的意見,或只是當成工具使喚?當青少年對教會權力結構出現問題,有所不滿,有沒有地方讓他可以參與和改變?她認為,培育宣教領袖不能只偏重靈命成長和品格教育,除了鼓勵青少年當志工,也要多多引導其關注社會上不公義的制度問題並思及如何改變,學習做成熟的社會公民。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