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我們的神學教育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3所神學院,多年來透過紮實的神學教育訓練,培養無數神國工人,他們佳美的腳蹤,在台灣各地留下許多故事,從社區課後照顧,到新住民關懷,以及弱勢家庭的幫補,都可以看見牧者穿梭其間的身影,在每一個曾經接觸教會愛心的人心中,灑下小小的福音種子。

然而在受到這些溫暖事蹟感動時,卻也必須思考,以台灣幅員之小,許多事工都需要相互合作,即使畢業於不同的神學院,若能有絕佳默契配搭,彼此不分你我,勢必能讓福音事工有更好的進展。或許我們也可以大膽想像,如何讓3所神學院學生除了形式上的交流外,也能夠輪流交換學習,真正落實不分彼此,打破無形界線,甚或,長老教會3所神學院合併成為一所,因為大家都是長老教會神學院的畢業生,相信這是信徒心所樂見。

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是,我們現今的神學教育,是否真正訓練出合於宣教事工的神國工人?畢竟神學院並不是職業介紹所,決志獻身、接受呼招的人,如何能夠在神學院的教育得到妥適的培育,才是神學教育必須強調的重點。

天主教白冷會神父錫質平,為了讓台東後山的孩子習得一技之長,改善貧困生活,一手催生創立的公東高工,引進德國「師徒制」,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教育方式,甚至在面臨「升格」成為專科學校壓力時,為了讓弱勢的孩子能夠紮實學到技術,仍堅持不願升格,寫下台灣技職教育的一頁傳奇。

公東高工除了以「公東的教堂」經典清水模建築聞名外,「木工科」更創下在國際技能競賽中拿下15面金牌的佳績,培育許多技術紮實的木工師傅。雖一度受到教改衝擊而廢除,卻在全台灣面臨少子化危機時,逆勢復科成為一個特例,2012年獲教育部核准恢復設立,因符合社會需求,至今年年招生額滿。今年總統蔡英文還曾單獨會見公東高工師生,對其落實技職教育的理念堅持,讚譽有加。

從公東高中的例子可以看見,一個訓練紮實的木工師傅,必須有理念、有實做,以及有良師透過身教引導;一個訓練紮實的牧師又何嘗不是如此?若無理念,則容易迷失方向;若無實做,則成為空口說白話;若無良師切身引導,則只能孤軍奮戰。優質的神學教育,並不僅只是神學院的責任。唯有全體信徒的支持,不僅是金錢的奉獻,更要鼓勵家中具有熱情服事特質的子弟前往神學院就讀,獻身為主所用,就是支持神學教育及神國事工最好的方式。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