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糧食貿易安全 共同找尋未來答案

【邱國榮台北報導】生態關懷者協會《找尋明天的答案》導讀,11月19日下午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事務所2樓會議廳舉行,負責導讀飲食議題的葉衍均指出,台灣稻米的進口量多、出口量少,是因為1984年的《中美食米協定》。

葉衍均表示,美國是稻米生產大國,因為怕台灣會影響國際稻米供應市場,於是限制台灣米出口;出口的台灣稻米,僅能捐獻給國民所得偏低的國家;另外,因為加入WTO,台灣約60%公糧必須是進口,導致台灣糧倉呈現爆倉狀態,小麥則是在美援時代後,從自給到完全仰賴進口,目前,台灣每年進口小麥約130萬噸。

葉衍均說,中國糧食自給率95%,美國128%,日本則有40%,目前台灣糧食自給率是31%,其餘仰賴進口;因為飲食習慣改變,現在國人的食米量相較於80年代,減少了一半,是歷史新低,而蔬菜水果的進口量是歷史新高。他說,從歷史經驗看,乾旱、飢荒、戰爭,三者有相互影響的關聯性,也就是說,糧食越安全,國家穩定性也會越好,國家的糧食充足,國家便會安穩。

除了飲食議題,台灣生態關懷者協會也邀請該書譯者林詠心和其他4位年輕學者回應能源、經濟、民主及教育等議題。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