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游藝學校武界部落紀行 去學學山的孩子怎麼唱歌 上

文圖◎簡英慧

台灣,太平洋上的蕞爾小島,豐富的地理景觀與人文風情,在這小島上蓬勃蔓延、伸展,島嶼的無限生命力寫下一頁頁生命的脈動。

原住民文化是台灣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在台灣活動約有8000多年的原住民族,根據內政部2017年統計,人口僅占總人口2.35%(約55萬3228人),然而每個族群都有不同文化、傳說、音樂與生活習性。很早以前,我便非常傾慕原住民文化,總希望有機會能深入探究這台灣文化的瑰寶。這次跟著台灣基督徒醫學協會(TCMA)的「部落游藝學校」,拜訪南投深山中的布農族武界部落。TCMA藉由關懷阿里山鄒族茶山及來吉兩部落,進而發展出「部落游藝學校」事工。5年來連續辦了12屆,由執行長黃芬宜老師帶著各地的小朋友到原鄉部落學習原住民文化,了解他們的生活。

語言與藝術

「部落游藝學校」第一次到南投布農族武界部落舉辦,5天裡,我們學習布農族語。語言是上帝恩典,每種語言築起了一道溝通的牆,發展自己的特色文化。

我們咿咿呀呀說著原住民的話語,覺得非常有趣,譬如「Mi-hu-mi-sang」是「你好」,也是「再見」的意思。每種文化的生活禮俗都很獨特,華文很難想像「你好」和「再見」怎麼可以放在一起,但他們生活上就是可以這樣解釋、使用。

編織、串珠等技藝是原住民的藝術,編繩時繩子左上右下繞來繞去,雖說不難,但要夠專心才做得好。拿著針串珠珠,一顆一顆專心地把它們串成美麗的項鍊。除了珠珠之外,還加上了香木和薏仁等自然素材。

香木在布農族裡是趨吉避凶之物,以前家裡如果有小孩生病,長輩會把香木咀嚼過擦在孩子頭上,也把沾了水的香木屑撒在空氣裡,把隱藏在空氣中的邪靈驅走。但跟我解釋的長輩最後特別強調:「我們族裡現在都信主了,只要禱告就會有平安,妳也可以這樣喔!信耶穌就有平安。」可愛的老人家,還不忘傳福音。

孩子們對自己編織出來的手環、項鍊愛不釋手,即使是年紀較小的孩子也可以專心做手工,模樣令人感動。

狩獵與農事

射箭、做陷阱、做彈弓這些活動,都是在都市無法經驗到的,讓孩子們躍躍欲試。學校派出射箭隊來教孩子們射箭,孩子們也學會做彈弓,雖然在城市沒有獵物可狩獵,但是可以體會山林裡先民狩獵的智慧與勇氣。

農作學習更是都市人無法體會的活動,到了農田,有些孩子怕弄髒,不敢下田,必須半強迫半勸導邀他下田體驗。我們幫阿嬤把田裡的塑膠布全部拉起來,阿嬤說,這塊田原本是種高麗菜,現在採收後,要把覆蓋在土上的塑膠布回收。一片片大塑膠布的作用是抑制雜草生長,因為他們不灑農藥,所以必須想辦法讓草不長出來,以免搶走農作物生長的養分。

阿嬤同時也分享了農人的辛勞,讓孩子們知道一米一蔬皆是滴滴汗水灌溉而成,應該要珍惜。當我們同時帶著部落的孩子一起下田時,阿嬤歡喜地說:「部落孩子們都忙著讀書,也很少下田,讓他們也體會一下部落的農耕,很好、很好!」

歌謠與文化

我們還唱了布農歌謠、跳了原住民的舞蹈,沐浴在原住民的愛與熱情裡。我們唱的是布農族的歡樂歌,布農族是少數原住民族中發展出和聲歌謠的民族。

原住民的歌詞有許多是無義詞,就是一個發音而已,但我喜歡說這是多義詞,隨著音樂或是前面的歌詞,這些發聲字就有了喜怒哀樂的意義。簡單的歌謠,喜樂的情感,我們簡單和聲,或是卡農的輪唱,一下子就沉浸在布農音樂的氛圍裡。充滿熱情的舞蹈,讓孩子們不再拘束,釋放自己,跟著音樂搖搖擺擺,非常歡樂。當我們在跳舞時,我心想,這麼可愛的舞蹈,若加上穿上原住民服飾,一定非常生動。原住民的文化真是台灣一塊瑰寶,足以站上世界的舞台,代表台灣人的驕傲。

老師還教我們報戰功,以前男人去深山打野豬、水鹿、山羌,女人就在家裡農作、釀小米酒。當男人狩獵回來,會大聲喊叫自己打到什麼獵物。部落青年示範什麼是報戰功,只見他們大聲用族語吆喝,我們聽不懂族語,但是順著他們的氣勢也大聲回應著,一來一往地大吼大叫,增添了許多歡樂慶豐收的氣勢。老師們說,當男人狩獵回來,女人也會拿出蔬菜、水果與小米酒,全村的人聚集在廣場慶祝。

我想像那種豐盛歡樂的場面,好像我也參與其中一樣興奮。最重要的是,當布農族的孩子協助老師們,讓我們這群城市鄉巴佬了解他們的傳統技藝文化時,他們眼裡閃爍的自信與喜樂,透露著對自己文化的驕傲,是讓人羨慕的啊! (待續)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