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青年,我們跨越藩籬

文圖林琬婷(台北大專學生中心工作者)

今年暑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大專青年事工委員會,受到德國福音教會(EKD)漢諾威中會(Evangelisch Lutherische Landeskirche Hannovers)青年部(Landesjugendpfarramt)之邀請,於7月21~29日前往參加2017青年領導參訪會議,由新任大專青年幹事李信仁傳道師及我共同前往,同行另有二位福音派路德教會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教區(ELKUSFO)之青年工作牧師。

漢諾威為德國下薩克森州(Niedersachsen)首府,位於北德平原和中德山地的相交處,是個古老美麗的城市,但二戰時遭受重創,因此現今所見多為重建後之樣貌。漢諾威中會並非德國下薩克森州唯一的新教教派,但漢諾威中會是德國福音教會最大的中會,其內部共分有6個教區、20個堂會,與其他新教教派相比,漢諾威中會在漢諾威州首府周圍擁有約55萬名教會成員,人數相當多。

而此趟行程是由青年部的全國青年牧師Cornelia Dassler,與同在此單位中負責兒童事工的Iris Feigel負責安排與帶領。與我們同時抵達漢諾威的,還有參加漢諾威中會所舉辦的國際青年營(Evangelische Jugend Hannover)的6位PCT青年。

●看見需求與困境,讓青年主動找到教會

自下飛機開始,9日密集的行程當中,每日皆安排許多機構參訪與意見交流會談,所拜訪的地方多為漢諾威鄰近區域中推行青年事工的教會機構、政府機構及青年營地。不論是隱藏在樹林中的基督教青年會營地(YMCA Camp Abbensen)、教會本身位於費爾登(Venden)的休閒教育營地、溫森地區(Winsen)的區域教會青年事工,或是羅騰堡(Rotenburg)區域由官方主導之青年及移民服務、關心移民與他們一同生活的派內(Peine)教會區青少年服務中心等。

大家或多或少知悉歐美基督教國家宗教色彩式微的情況,越來越多人不參加禮拜、不認為自己是基督徒,教會高齡化現象比台灣還要嚴重。然而,在這幾天的會談拜訪當中,這些單位的負責同工鮮少像我們常常將「我們的青年越來越少」這類的話放在嘴邊,在德國,教會同工所執行的事工當中,不僅是找到青年,更讓青年找到他們。在聆聽機構事工報告、實地觀摩正在進行的活動後,發現在這當中皆有著一個共同特色──看到青少年的需求、困境,並且用最符合青少年年齡的方式帶領他們。

例如羅騰堡青年辦公室的一項計畫即是透過極限街頭健身重訓(Street Workout Training)幫助地區青年遠離不良嗜好,並且在團體形成的過程當中,讓不同族群的移民能夠在這裡有夥伴、融入生活,這種概念很像是教會中習慣的團契。而實地走訪,會發現「訓練場」就是一排在公園湖畔的單槓,青年朋友在夥伴約定的訓練時間聚集練習。在場邊,我們也遇到一位來自敘利亞的青年,他分享了他的故事以及感想,對他而言,加入團體對於他的生活、人際有非常大的幫助。

另一方面,在參訪教會機構的青年營區以及聆聽事工推展報告當中,內心則是有許多對照反思。其中一間教會,因為過去俄德之間的歷史背景,在她所屬的地區成立了教會、也形成特殊的教派關係。教會幫助無家可歸的人,也形成村落,並且和鄰舍保持友好,到現在成為這個區域推展社區、青年事工的據點。廣大的草原搭著一頂一頂的雪白帳篷,裡頭簡單安設桌椅,一些大學、社青年齡的義工被孩子們圍著進行著分組課程。在簡單、樸實的營地當中,有各個年齡層的青少年在活動著,有屬於青年人的事工,也有類似暑期夏令營的兒童營會正在進行著。

此外,德國部分教會機構也有與夥伴國家進行中的青年交流計畫,這些理念與PCT青年普世的我愛台灣宣教營(ILT)、青年普世交流計畫(EYEP)以及大專的行動靈修營有許多雷同之處。透過交流,我想起謝緯紀念青年營地的使用率,及這幾年大專、青年營會活動在籌備時的理念方向、同工的選擇等,則有更多層面是未來可以討論與思考的方向。

現代青少年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是燦爛奪目的舞台嗎?是舒適的空間場地嗎?是一場一場的裝備課程嗎?是不斷灌輸他們所謂的正確的價值觀嗎?當我們發現教會逐漸少了青年人的身影時,我們是仍然嚷著「教會需要青年」,抑或是使教會能再次成為青年朋友願意主動聚集之處。

●想像中的歧異,處境不同的溝通與反思

行程中發生了一個插曲,一日上午我們前往以海外宣教為主要事工方針的福音教會宣道會下薩克森分部(Evangelisch-lutherisches Missionswerk in Niedersachsen,ELM)以及其所屬教堂和學院參訪。

前日晚上,Cornelia Dassler詳細解說ELM為眾人所安排的行程,也向我們表示ELM非常期待我們的到來。在彼此認識的時候,我們確實受到熱情招呼,只是當開始進入談話的時候,ELM同工以一部電影《迷失在西伯利亞》(Ausgerechnet Sibirien,2012年)的片段分別對來自台灣及俄羅斯成員提問。由於提問的內容與台灣、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實際處境有極大差異,儘管我們與俄羅斯牧師們試圖釐清問題,並解釋實際處境與德國同工的想像不同,無奈最後似乎仍無法使提問的同工理解,而留下一些遺憾,也讓這趟參訪行程成為我們在晚餐時繼續討論的話題。

而在參觀ELM宣教史料館中,也看到許多歷史演進的殖民痕跡,如早期ELM所差派的宣教師對非洲祖魯族進行的宣教事工,名義上是傳福音、教導當地人民使用生產工具,但對於屬於祖魯族本身文化、地名意義,卻改以宣教師在德國家鄉的名稱命名,形同消滅與無視,則是令我們再次反思「宣教」觀,也不禁想起早期來到台灣的宣教師們是多麼愛惜台灣的文化,進而形成在地化的宣教。

回到漢諾威市中心,我們一行人亦受到漢諾威中會辦公室的邀請,與幾位重要代表:中會幹事Adalbert Schmidt、世界信義宗聯盟(LWF)的漢諾威教區代表Rainer Kiefer、漢諾威中會信仰事務副主席(Geistlicher Vizepräsiden)Arend de Vries等人有一段咖啡會談。這些代表多次表示希望對PCT及所推行的事工有進一步了解,同時也在言談當中感受到德國教會對於青年事工的重視──不單是地方努力推動,而是在教會高層中也主動展現關心參與;Rainer Kiefer在與我們見面前幾日,親自前往國際青年營帶領這次與會的青年代表們查考聖經。

另外,與PCT的關係密切的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 WCRC)辦公室,同樣位於漢諾威,由於雙方在普世事工當中亦有緊密的連結,這次前往拜訪,更是由總幹事佛谷森(Chris Ferguson)以及在此擔任實習生的台灣青年林宛柔姊妹為PCT代表介紹組織事工。

●開始與結束,超越教派隔閡的友誼

此趟青年領導參訪會議,除了參訪各機構外,也是締結教會友誼的機會,位於漢堡南邊的溫森教區同工因曾在普世會議中認識PCT青年,因此積極接洽這次的行程,幾位接待同工中,有擔任類似大專幹事職務者,也有地方教會青年工作者,因為工作與合作性質接近,而能有更深入的經驗分享。在這次交流中,也確定雙方將於2018年上半年共同舉辦青年普世交流活動。

適逢宗教改革500週年,因此拜訪威登堡,成為今年前往德國的旅人必經行程;受Cornelia Dassler過去牧會的詩班成員邀請,穿插在精實行程當中的德國家庭音樂午茶時間,也成為我們喘息的時刻。透過優美的樂聲與自然不做作的分享,得以感受德國鄉村中不一樣的生活態度。而一場由浸信會與路德會牧師共同主持的禮拜,也讓成員體會到跨越教派隔閡的美麗景象。

9天的行程過得飛快,每天都是燃燒腦細胞日子。朝夕相處的6位成員來自不同國家,我們之間的對話討論常要經過英─德─俄的翻譯,也許無法談太深入,但每日結束,大家一起享用簡單的麵包加臘腸、一起用晚禱結束一天的行程的時刻卻是非常珍貴的。願這是一個開始,不論是信義宗或長老會,我們都記得有這樣的友誼在我們當中。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