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論壇】世代差異,無關藍綠

新台灣國策智庫2017年12月15日公布行政首長民調,指出45.5%民眾對蔡英文的表現感到不滿意,而對行政院長賴清德則是33%不滿意。相較於2017年5月,六都民眾對賴清德的好感度下降了7.4個百分點;對蔡英文的好感度下降6.9個百分點;《天下雜誌》的民調更指出,20~29歲的年輕人高達67.6%對政府施政感到不滿。由此看來,2018新的一年,民進黨政府即將面臨更嚴峻的民意挑戰。

蔡政府在年金改革、召開司法改革會議、通過電業法、降低罷免門檻、成立不當黨產委員會、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等議題有所作為,我們必須對此表示肯定。然而,有無付諸實踐,是全民必須要持續監督的。例如推動轉型正義,不只是討黨產而已,在面對白色恐怖的歷史,能否調查出政治檔案、平復司法不義,並清除散落各處的威權象徵?

回顧蔡英文上台以來,政見跳票、政策反覆的情形屢屢發生。選前說勞工是「她心裡最軟的一塊」,選後大修兩次《勞基法》,向資方靠攏;2016年8月向原住民族道歉,揚言落實土地正義、轉型正義,但至今仍未有明確行動,甚至在原民團體夜宿凱道百日時執行驅離;同意亞泥採礦展延,難抵民怨下,最後允諾修改《礦業法》,但新版本卻被詬病漠視環境正義以及當地原住民的權益;更別說選前支持婚姻平權,但在釋憲後仍以社會難有共識推諉卸責。

台灣的未來不會是藍綠之爭,而是世代差異。從近幾年可以看見,年輕人對低薪、過勞,及房價、物價高漲的處境感到悲觀。社會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形成了「厭世代」。根據主計處統計,台灣人均GDP自2007年到2016年的漲幅是24%;然而,扣除掉物價漲幅,受雇員工的實質薪資平均每年僅成長0.1%。薪資凍漲,讓年輕人難以看見未來,甚至階級流動停滯。而《勞基法》修惡,著實是雪上加霜。

蔡英文於就職演說中曾表示,「改變年輕人的處境,就是改變國家的處境。一個國家的年輕人沒有未來,這個國家必定沒有未來。」然而,年輕人不只是國家的未來,更是國家的現在。當年輕人的聲音越來越不受重視,不只是撕裂當下,也輸掉整個未來。社會已然如此,教會更該反省青年處境。

如何真的為下一代著想,讓台灣的人民能活在一個更公平的社會,不是喊喊口號而已。願政府及教會能誠實、謙卑面對民心,並付諸行動。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