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球繪本屋

劉玉雯

為了呼應國際書展,位於台南唯一一間獨立繪本書店邀請我進行分享。這間書店的特別之處,除了是台南僅有的、以繪本為主軸的獨立書店,負責人也是長老教會會友、幼稚園園長。從20年前就做著親子共讀的夢,去年秋末終能一圓開店之夢。

為了準備講座,我閱讀著吉井忍所撰寫的《東京本屋紀事》(「本屋」,日語「書店」之意)。這是她為了替小書店打氣,花了6年時間採訪東京的實體書店,所寫成的一本書。突然一個回憶片段跳出來。

那日我正在一間大型連鎖書店的童書區。一名身著筆挺西裝、打扮很正式的中年外國男子,講著可辨識的中文,尋問著有無適合一歲孩子的童書。聖誕節期要到了,那似乎是他要準備送幼兒的禮物。

店員來了,但從她的態度,明顯知道她對於適齡的童書並不熟悉,只能夠從當期的展示架上,不確定的向男人指點一兩本可能合適的。除此之外,她無法再給出更多的方向與選擇。男人也就依循著店員的商業建議,取書結帳。

但實體書店,其實並不只是進行消費行為的地方。

在《東京本屋紀事》裡,松浦彌太郎說了:「書店裡擺著的書,作為商品只是個契機而已,背後更重要的是店和人的關係。……我選的路,或是說留給書店的最後一條路,是尋找讓別人高興的方法,尋找讓人想去我們店的某個東西。人和店之間的關係,簡單來說是個分享的過程。」

看著外國男子走掉,我心中有點喟嘆。隔一條街外,就有一間台南僅有的繪本獨立書店,如果你走進去發問,一定會有對繪本跟孩子發展瞭若指掌的老師們(她們不是無名的店員,都是有著自己名字的老師),跟你好好介紹推薦。

泥巴球繪本屋,就像是松浦彌太郎口中那樣充滿情感的存在。這個世界已經有過多的消費式關係存在,溫暖而真實的情感交流卻是嚴重匱乏,但卻是每人心中的渴望。泥巴球繪本屋雖然賣的是繪本,但它也是一個解憂雜貨店。如果你僅僅把它當成商品般的存在,那就會錯過許多珍貴的東西。我也希望能夠把這樣的書店,編織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成為未來溫暖的記憶。

寒流的這一日上午,一對從國外返台休假的母子在書店裡。我一邊聽著老師與母親交換著某一本書的心得,一邊聽著老師關心等到不耐煩的幼子,那些人與人交流的溫度,是泥巴球繪本屋最珍貴之處。
(作者為台南中會南門教會會友)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