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在街頭禱告不行嗎?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罷昌」選前之夜,有牧師帶領群眾下跪祈禱罷免成功,引來質疑:在政治活動中禱告,合適嗎?其實,在街頭、在抗爭場合、在政治殿堂裡禱告經常可見,「國家祈禱早餐會」就是典型例子。一群基督徒為了國家元首、為了國家未來、為了自己以為的政治理想禱告,並不奇怪。

第一次參加群眾運動是鄭南榕出殯,數千名身著黑衣,肅穆、哀淒又悲憤的臉孔,走在台北街頭,走到總統府前。群眾情緒漸沸騰,在口號聲中,牧師走上指揮車,帶領大家為鄭南榕及其遺族,還有台灣未來禱告。

還有一次遊行是在台北中山足球場集合,那天剛好是週日,負責帶隊的牧師索性就把禮拜改到野外,就在足球場帶領群眾敬拜上帝。

基督徒都可以在非基督徒前謝飯禱告了,那麼在社運或政治場合表明是基督徒,甚至在街頭禱告,又有什麼不可以呢?但,重點不在於是不是要表明身分,而是參與政治的態度及方式;也不是可不可以禱告,而是禱告時說了什麼?在街頭禱告,不單是向上帝說,也向大眾說話,因此,禱告就不只是你和上帝的關係,還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性。

但我們街頭禱告時,是在訴說自己的苦處?還是只在抱怨別人的不是?是在表明自己的希望?還是詛咒別人?是要貼近神的愛與公義?還是要讓上帝成就你的自以為義?說什麼、做什麼不單是在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還是讓人認識你的信仰。

雖然有不少人對「信望盟」、「護家盟」,甚至「安定力量」拿著「基督徒」的身分參與政治的作法不以為然,但同樣地,也有不少人對長老教會跟民進黨眉來眼去、主張台灣獨立大表不滿。然而,一樣米養百樣人,社會本來就是多樣組合,不同的背景、不同位置、不同的利益、不同的關懷,人即使是有著同樣的信仰,也可能會有不同認同、不同主張,會有差異、論辯,在民主社會非常正常。

有人願意打著「基督徒」的名號,真誠地參與公共事務其實是好事。基督徒並不會因為不表明信仰就不是基督徒,但問題是,你是「基督徒」,並不表示你就代表教督徒,更不是代表上帝,你能聲稱是以自己的公民身分參與政治,而不是妄稱上帝的旨意。

民主社會本來就存在差異,因此,我們要學習的是,如何在民主社會中和意見不同,甚至是敵對的人相處,如何為壓迫者發聲,如何在公共表達時不作假見證、不妄稱上帝的名。這還有許多路要走,畢竟台灣打著基督徒名號參與政治的歷史並不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