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眺望】小型教會運動的性別觀察

鍾曉芬(WSCF執委亞太區代表,香港教會青年)

很多人對韓國大型教會(Mega Church)不陌生,甚至不少香港和台灣的教會都會前往韓國參考觀摩。在韓國,除了大型教會外,也不難在街頭看見十字架高掛在建築物頂,一個社區可以有十多間教會,幾乎比便利商店多。而當中有不少是極保守派。

極保守派教會在普世運動最為人熟悉的一幕可謂2013年普世教協( WCC)在釜山舉行第十屆大會時,組成「反WCC運動」,每天都在會議場地外舉行集會,令在場外國教會為之震驚。不少牧者和信徒因此對韓國教會傳統失望,但他們嘗試以不同的牧會方式找回希望,催生出各種有別傳統教會的運作模式,以新的教會運動回應時代,此即為「小型教會運動」。

小型教會的「小型」不是侷限於教會人數的「小型」,而是指多樣有機性,擁抱所有苦難的教會共同體(共同體概念是一個很重要的韓國民族性)。小型教會翻轉傳統「大」教會的模式,以平信徒為中心,沒有(特定)禮拜堂,與教會所在的社區、與社會連結,並主張擺脫成績、性別、成長。

「擺脫成績」是指所有教會和基督徒都放下「特權意識」,與不同共同體一起以照顧世上所有的姿態存在; 「擺脫性別」是指放下所有歧視(包括對女性的歧視);「擺脫成長」是指拋棄個人成功的態度,在福音內一起成長,擁抱彼此在主內合一。

對於「擺脫性別」的主張,令我既興奮又失落,原因是韓國是個超級男性中心、男權主義的社會。儘管小型教會運動已覺醒、了解需要兩性平等,但仍舊不足,特別在女性主體性上面。舉例說,大家都會叫牧師的太太做「師母」,這一聲「師母」的稱呼,其實已經把女性作為主體的能動性滅了,隨之而來的是停留在傳統教會「師母」角色內的期待跟想像。

我認識許多的「師母」本身就具備自己的專業,是非常出色的女性,但往往一句「師母」就淡淡帶過了她們。甚至某些「師母」們本身也還滿足於這個身分,因為畢竟可以沾自己牧師老公的光,享受某些好處。
當我們講兩性平等,並不只是說男女都要帶孩子、做家事,而是關於人如何看一個人的主體性,關於你如何看自我、如何看別人。以此出發說「擺脫性別」的主張,就可以超越只講男性或女性。人的主體應該是超越性別,因為上帝看「你」就是「你」。

韓國小型教會還是離女權很遠,在小型教會運動中,「擺脫性別」還需要再跨大一步往前進。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