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中華到台灣國》新書發表會

張辰瑋

2月3日參加了一個很有趣的新書發表會,書名叫做《從大中華到台灣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國家認同及其論述轉換》,在講長老教會從戒嚴到解嚴期間政治認同的轉變。作者鄭睦群本身是前淡水長老教會的牧師之子,從小在教會就覺得長老教會重視本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直到他在寫歷史所的碩士論文時,看到1960~1980年代的《台灣教會公報》才逐漸發覺長老教會似乎並非「天然獨」,但有不少長老教會的歷史自述會描寫從馬偕和馬雅各時就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令他感到疑惑。

作者在攻讀博士時,以長老教會的政治認同轉變作為他研究方向,而這本書就是他博士論文的成果出版。作者使用1960年代的《台灣教會公報》舉例,很多非政治的軟性文章寫到「我們中華文化」、「國父孫文」,說明當時長老教會也接納政府所提供的中國認同。到了1977年發表〈人權宣言〉,內文提到「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時,報紙將長老教會貼上台獨標籤,當時長老教會仍極力否認。一直到解嚴後,長老教會才將這個標籤變成冠冕,大聲說:「我們1977年的〈人權宣言〉就已經提出台獨思想了。」

文本並沒有改變,但對文本的詮釋隨著時代的不同卻有了180度的轉變。這個案例提醒了我們,歷史的後設敘事和集體記憶是如何被建構起來的。

作者本身為長老教會青年,他認為長老教會無須恥於承認這個國家認同歷史的轉變過程,反而可以藉此向華語教會作見證:「我們從前也曾經認同過政府所提供的意識型態,但在歷史的進程中我們才發現釘根本土的重要性。」他認為強調歷史的轉變,反而比一開始就宣稱:「我們是釘根本土」、「你們就是外省來的」這種本質性的對抗,更能拆毀教派中間隔斷的牆,走向合一。

人們對於國家的認同不再必須像舊式的民族主義一樣,訴諸於本質性的血緣主義。就算祖先不住在這、不會講台語、甚至沒有出生在台灣,只要認同這塊土地就可以是台灣人。同樣的,無論是何時來到台灣的教會,或許是過去只把自己當作僑居者的教會,若在歷史的進程中也能認同這塊土地,那他們也一樣會成為「釘根本土的教會」。教會能夠承認上帝在歷史中的帶領,才會有勇氣說:「我們雖然本來不是如此,但我們能夠變成如此。」 (作者為教會青年)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