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的焦慮

photo from: freebibleimages

陳麒安

現代人很難避免與「焦慮」絕緣,尤其是強調競爭的職場文化裡,由工作壓力所帶來的焦慮感,已產生了許多嚴重的社會問題。儘管隨著心理分析、腦神經醫學的進步,讓我們更清楚情緒的運作與影響,但人們好像也沒有變得更快樂,反而深陷在各式各樣的焦慮當中。

的確,這種焦慮感若沒有妥善的應對處理,是可能造成程度不一的精神疾病,例如失眠或是暴飲暴食等症狀。而基督徒是否能在聖經裡找到一些引導,來幫助我們解決現代這個幾乎無所不在的焦慮。耶穌告訴彼得「得人如得魚」的教訓,或許能提供這個方面的解答。

彼得在遇見耶穌前,也因工作壓力而過著充滿焦慮的日子。據聖經記載,彼得在跟隨耶穌之前是個漁夫;一次,彼得與兄弟安得烈在海邊撒網時遇見了耶穌。「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馬可福音1章17節)

這是個相當戲劇性的情節,強調彼得「毫不遲疑」地接受了耶穌的呼召。不過,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彼得放下手邊正在進行的工作,而跑去跟隨耶穌?彼得真的是那樣地「毫不遲疑」嗎?

路加福音對此事有更詳細的記載,描繪出耶穌因為眾人的簇擁,選擇到彼得的船上,稍距離岸邊,以便傳講道理;而從敘述裡也可以得知,彼得並非一個普通的漁民,他是一個擁有船隻的船主,甚至還有幾個漁夫受雇於他,以今天的話語來說明,彼得可以算得上是個中小企業主。正因為如此,彼得也會和今天的中小企業主一樣,會為了訂單以及景氣的循環而焦慮,當時的彼得也為了近來漁獲的不足而焦慮著。

然而,耶穌要求彼得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並要他下網,結果是彼得與同伴得到從未想像到的大豐收。照理說,這時候的彼得面對著那幾乎快把船壓沉了的漁獲量,該做的應該是好好盤算著該如何秤斤論兩把魚獲賣出,並且為此大肆慶祝一番吧?但彼得竟然捨棄了這一切。顯然,彼得對此已有了覺悟。

對照著馬太福音與馬可福音關於「得人如得魚」的敘述,捨去魚網而去跟從耶穌的彼得是「毫不遲疑」的。若捨去的是彼得自己的船,還有捨去了原本憂心卻因為耶穌顯現神蹟而獲得的大批漁獲,彼得絕對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下的判斷。也因此,彼得當時立刻向耶穌認罪。

眼前的豐收是值得高興的。但彼得也深知,明天、後天,他依然會為了「得魚」而感到焦慮。就像我們會為了業績、為了升遷憂心,就算我們已經拿到豐厚的、令人稱羨的報酬又如何?我們依舊會為了這個、那個因素而感到焦慮,眼前的喜悅是短暫的,無法長久。

但跟隨耶穌走那條「得人」的道路,卻是永遠都是豐收的。所以,彼得捨去的不只是一張漁網而已,他是把他所擁有的船,還有兩船滿滿的漁獲全都捨去了。嚴格地說,彼得捨去的是「得魚」這條看似豐收但實際卻是貧乏的道路,而選擇了「得人」這條永遠豐收的道路。

(作者為基督徒)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