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上帝認同土地 總會暑期及主日學教材研習

提問時間。(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高雄報導】不少人的信仰啟蒙是兒童主日學,往後信仰生命在成人主日學與其他課程中逐漸被堅固,而合適教材與正確使用讓師生在課程中都能有最好的學習。總會教育委員會3月10日於高雄中會鹽埕教會舉辦暑期及主日學教材研習,上午雙教材研習結束後,有美好腳蹤系列繪本發表會,特別請泥巴球(陳蕙平)老師現場試教。

陳南州牧師。(攝影/林婉婷)

總會2016年起6年一輪主日學教材整體架構包含「耶穌基督」、「與人立約的上帝」、「聖靈、基督教會和基督生活」三大主題,將經文與信息結合,期望學生在知識收穫之外,也能理解信仰價值與內化、運用。該教材總策劃陳南州牧師介紹設計背後理念:2016年從耶穌基督生平切入,2018年延伸到上帝的作為。今年為讓學生們全方面思想上帝的真實,先從創世記談論基督教上帝觀,明年以出埃及記論先知與智者們的經驗。2020與2021年則會著重在教會與基督徒生活核心:服從聖靈。陳南州指出,課程架構明確,老師們可以單獨使用,或個別加強研究。

參與研習的牧者。(攝影/林婉婷)

這份教材最特別之處,是老師們在備課時必須進行「經文研究」,針對主題經文進行地理、歷史、文化、社會、宗教等背景和名詞調查,「不但老師們可以豐富自己,當學生有問題時也可以正確回覆。」

另一重點為「信息」,陳南州認為很多老師只重視故事,但學生聽故事有很多管道,太多故事會變成道德教訓,「依照聖經啟示的道德生活之前,更重要的是認識上帝。」他建議教會若有舉辦讀經運動,讀完聖經的時間快慢不是重點,而是要認識內涵與教義,「知識會忘掉,信息會銘刻在心。」

為了讓師生們能更正確、直接理解經文,教材經文都採用現代中文譯本翻譯,約為中學生可以理解的程度。陳南州分析,和合本翻譯採形式對等,也就是單看用字,但現代中文譯本為功能對等翻譯,以意義符合為重。他舉例,以賽亞書45章11節,和合本提到人能命令上帝,和合本修訂版以「難道可以?」的問句來斥責人吩咐上帝的行為。而現代中文譯本直接以「無權」作為否定。

他解釋這樣翻譯的差異原因。就像高鐵臨停接送區英文寫「Kiss and Ride」,台灣人無法理解,但在歐美文化中,這是簡單吻別後就要離開,延伸為不能久停。若非身處同樣文化,就很難理解不同語言與用字的巧思,徒然按照形式翻譯,不但沒有表達出意義,也可能引起誤會。

李位鼎牧師。(攝影/林婉婷)

總會教育委員會幹事李位鼎牧師補充,6年一輪主日學教材劃分上,不同年齡和程度的孩子有不同的課後複習與回應,簡單如著色、美勞、益智遊戲,進階如自我探索、經文抄寫等。李位鼎建議除了表定操作,老師們也可以撥時間與孩子們分享生活近況,並為其禱告。教材每堂課後有一篇「主日學下課後給家長的一封信」,是家庭信仰教育的一環,能強化學生、家長與教會的互動,李位鼎分享有些教會選擇直接將內容放在週報上,而教育中心網站上有電子檔供下載使用。

總會另位外有出版各類教材配合不同年紀的學生。如幼稚園的小小孩,老師能以兒童聖經故事本系列「大手牽小手」帶著他們趣味讀經,目前系列共有130個故事,足以支持2到3年每週上課的期程。課本裡有金句、信息,還有著色本、手工遊戲等教材;音樂教育也搭配推出「我愛吟聖詩」台語和「我要讚美主」華語詩歌集,以上教材很適合小班制或家庭祭壇使用。

盧俊義牧師。(攝影/林婉婷)

暑期教材策劃盧俊義牧師介紹教材時,感嘆現代孩子聽太多外國的偉人事蹟,對台灣本土有貢獻的人物卻一無所知。「認同這塊土地的愛」暑期教材有10課,除了主題經文與金句,各有一個代表人物或機構,讓學生看見何謂活出信仰的見證。

例如第1課讚嘆傳福音腳蹤何其佳美,代表人物為高雄的前金教會、新興教會開拓者廖得牧師,他後來沒有牧會,選擇騎著三輪車穿梭大街小巷,以福音看板宣教。第2課主題女性信仰榜樣,談到毛碧梅女士。毛女士為王金河醫生之夫人,出身望族,但嫁給了王金河之後,她了解丈夫一番濟世救人的用心,不但辛苦撫養9名子女長大,個個均受良好的教育並有傑出的成就,同時自己也成為丈夫事業上的得力助手,和丈夫併肩為烏腳病患者服務,一手擘畫烏腳病患手工藝工廠,為了替烏腳病患者找出一條生路,她的辛苦不下於王金河。

第3課為提到以色列民族透過會堂與老師傳承聖經知識,信仰的力量讓他們能夠面對2500年的流亡命運;以巴克禮貢獻一甲子人生在台灣宣教為呼應,他翻譯聖經、創立台南神學院與台灣教會公報。其他課程透過主題搭配介紹向原住民傳福音的日人井上伊之助、二二八受害家族花蓮張七郎一家、投入布農族信仰與文化教育的神父賈斯德、漢藥西化先驅許鴻源、養殖業達人廖一久、台灣首份報紙台灣教會公報(社)、台灣第一所高級中學長榮中學。後面兩個機構,主日學老師們也可以考慮帶著小朋友暑假出遊參訪。

參與研習的牧者。(攝影/林婉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