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若綾
在服事中,我們不免會探究自己的恩賜,想要在合適的崗位上為主作工。今年我參與一趟到緬甸的短宣,也試著在團隊中找尋自己應有的角色與任務,但很快地,我面臨極大的挫敗感,覺得自卑、無所適從。
我們的團隊有擅長說聖經故事的人、有很會設計遊戲的人、有極具教學經驗的人、有會樂器能唱歌的人、也有對手工勞作拿手的人;但這些人都不是我。在預備的會議中,似乎大家都會的東西對我來說卻很困難,我開始覺得自己沒什麼聖經常識和服事能力,不太敢主張什麼。
雖然聖靈在我心中反覆提醒,讓我曉得這種自卑感不是謙卑,絕對無益,我卻沒有堅定地抵擋這樣的感覺,常常在欣賞他人長處時,馬上又覺得慚愧。幸好自己的角色是領隊,有很多聯絡安排的事情可以做,不然真的顯得很沒用。
溫暖款待與接納
可是,當抵達緬甸實際開始短宣時,我原本以為我至少可以扮演的領隊角色,也沒有發揮功效了。緊張感和分心讓我常常搞不清楚何時該做什麼,結果許多領頭羊的任務都多虧機伶的隊員和掌舵的弟兄代為分擔。我想顧及隊員,自己的事卻沒有顧好,別人有需要的時候,我又幫不上忙;一事無成不只讓我自卑,還越來越混亂,不禁想我到底是來做什麼的。
困頓之中,持續與克倫族的弟兄姊妹互動,卻讓我心裡開始有了亮光。在緬甸移動時,都靠一位牧師的兒子作我們的司機,當我們需要到下一個地點時,他就會開著車子出現。在兒童營當中,想說怎麼沒看到教會的兒主老師一起參加,走到會堂外面,才發現她們在幫孩子盛飯。當地同工的負責人在營會中為我們張羅一切,從設備到膳食,她總是來跟我確認結束的時間,好在我們回到休息室之前,就把冰塊和甘蔗汁預備好。
住在村落時,接待我們的弟兄為了讓我們在室內有足夠的休息空間,竟睡到陽台去。契友們和牧師、師母在我們吃飯時總為我們搧涼,休息聊天時還不停預備點心,就連行李也不給我們自己拿。在我看來,這些克倫族的弟兄姊妹做了許多別人看來與身分不太相稱的事,讓我們得到溫暖的款待和接納。
看見神的榮耀
其中,最震撼我的是在村落與牧師女兒的對話。她說到去年也參加營會的服事,然後拿出一疊破破爛爛的紙。語言不通的我們,靠翻譯才能對話,因此我原本想說,等翻譯讀了那張紙,再翻譯給我們吧!想不到牧師女兒一邊翻著破碎的紙張,一邊唱出我聽過的中文詩歌!
我仔細看她拿出來的紙,原來是過去營會帶孩子唱中文詩歌配上緬文拼音的講義。我一邊覺得驚喜,一邊覺得疑惑,這些標註的緬文只是為了拼音,對他們沒有意義啊!沒想到他們竟珍藏這些不同語言的詩歌。看到紙的邊緣都破了,卻沒有扔掉,我深深感受她對主和對我們的愛心。
我終於比較明白哥林多前書12、13章的道理了。原來我一直在定義哪些事有用、哪些事無用,一直想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結果卻忽略神是如何隨祂自己的意思安排使用各人。無論我追求哪些羨慕的角色與任務,若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若再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參加跨文化短宣?經歷這趟到緬甸的服事,生活在克倫族的肢體當中,我想如此回答:是為了讓我們發現自己視野的狹隘,遇見更多為主所用的謙卑器皿,好認識神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