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專題報導】每年5月第1主日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所訂「青年事工紀念主日」,期待青年投入教會事工,教會也能肯定青年付出。
2019年是「台灣教會青年團契(Tâi-oân Kàu-hōe Chheng-liân Thoân-khè,TKC)」成立70週年,這段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48年、二二八事件隔年,台灣基督徒青年夏令會在淡水舉行,34歲的牧師黃彰輝與上千名青年齊聚,以公開信呼籲南北長老教會合一,並於隔年5月成立台灣教會青年團契。直到1951年,成立總會,正如黃彰輝所言:「福音不變,社會在變,宣教應變。」青年與教會的關係向來不是保守安分,而是突破與創新。
總會青年、大專幹事李信仁傳道師分析,早年大學不普及,大專生算得是社會菁英知識分子,教會界對年輕人們抱持某些期待。但如今教育體制改變,科技與社會結構也改變,面對更為複雜多元、善惡難辨又五光十色的世界,大人們要將青年們引導向何方?若繼續忽略世代差異、以過去的經驗牧養他們,是否太不公平?「現在青年也有轉型正義。」李信仁說,少子化、世代問題、貧窮等,是年輕人普遍面對的課題。他以「盼望神學」勉勵,就算是上千年歷史的信仰、是上百年歷史的教派,心態也要年輕,「帶領青年者不是形塑教會偶像,而是放低身分,成為帶領者。」
「現在是數位化、非線性時代。」李信仁指出,雖然現代社會快速而彈性,但容易缺乏深度,可能性增加反而造成迷惘,例如社群媒體上自信且大放異彩的青年,以極度個人化方式參與在世界中。看著青年轉變,教會焦慮;看著教會不轉變,青年們也焦慮。縱使青年不斷發起公民行動,卻仍在很多議題充滿無力感。但李信仁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無需悲觀,「問題多很好,表示我們不會將問題蒙蔽。」他認為青年能在安逸中看見危機,像針一樣戳破謊言,「青年要像抹布,擦淨教會與社會最髒的地方,然後再洗淨,不將汙穢留在身上。」
日光少年營、社青靈修營、我愛台灣宣教營、全國青年高峰會、原住民大專聖經信仰生活營、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透過這些青年、大專事工委員會活動,總會希望能陪著年輕世代成長,告訴他們「我們在信什麼?」透過非權威論述與重新解讀聖經,開啟青年們的新眼光;另外透過與性別、族群、環境等社會議題結合,幫助他們更認識長老教會的釘根本土精神。再與普世宣教計畫合作,展開更豐富、更寬廣的世界性對話。
李信仁分享馬可福音16章5~6節,當時愛耶穌的人去墓穴看耶穌,只看到穿著白袍的「年輕人」告訴他們耶穌復活的消息,但聽到的人卻害怕,沒有告訴其他人,「但這就是復活的記號,」李信仁明白,面對新挑戰會有徬徨不安,但願基督徒可以勇敢看見上帝的心意在其中。
本次專題報導將透過事工介紹、青年行動、青年議題與個人經驗分享,帶領讀者看見更多長老教會青年的努力與需要。
改革宗精神 青年的信仰自省與行動
長老教會青年陣線
【陳逸凡專題報導】長老教會青年陣線(簡稱長陣)成立於2014年,臉書粉絲頁有超過6000個人追蹤,其簡介上寫明:「我們是一群自發性組成的長老教會青年,關心教會與台灣社會的發展及各項議題。我們不代表所有長老教會青年,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歡迎所有人一起來討論。」
長老教會青年黃瀞皓回憶,長陣成立之初,其實是希望能在體制內發揮實質的影響力,只是始終沒有成功。2014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通常議會過後,婚姻平權議題就像一個炸開的油鍋,總會對於原本仍在持續研議的議題,突然有了決定性的明確立場。
當時,有一批教會青年對於議會在敏感議題上未能充分聆聽各方意見就匆促做出決議,感到既傷心又憤怒,於是展開串連,來自台灣各地的青年10多人齊聚台北車站附近的咖啡館開會,未能出席者則以視訊連線,最終確定了長陣的誕生,期盼產生監督的力量,表達被忽略的青年聲音。
在成立的第一年,長陣交出了一份超過600人親筆連署的陳情書,可惜效果不如預期;在長老教會150週年慶典期間,亦組織青年前往會場外發放傳單表達意見;近年來則會一同參加遊行、擺攤或組織讀書會。
長陣最初雖是因為單一議題而成立,但在4年經營過程中,成員開始反省是否也該關注其他議題,畢竟取名長陣,就是因為認同長老教會的信仰價值,希望延續長老教會的改革宗精神,所以建構一個可以公開討論的平台,期許自己關懷社會上每一個需要關心的議題。
近幾年,長陣將觸角延伸至普世教會青年的連結,從2016年起,與香港、馬來西亞等地的教會青年,共同發起「第一屆亞洲青年牧養會議」。最初是由香港基督徒學會提出舉辦會議的構想,選在香港舉辦,主題聚焦香港近年的政治轉變,以及在地議題與信仰的連結。
「第二屆亞洲青年牧養會議」輪到台灣主辦,地點選在崇光女中,主題聚焦「公共神學與宗教右派」,同樣有來自香港與馬來西亞的青年參與。教會青年李明翰說,籌辦會議的花費其實不多,經費主要倚靠募款,參與青年需要自理交通,大會則提供食宿。
「第三屆亞洲青年牧養會議」將在8月17至21日於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主題「公共神學與多元社會──誰是我們的他者?」期盼在正視世界多元的現實,聆聽差異、接納彼此。
目前長陣仍持續提供友善教會名單,凡是在信仰上有需求或疑問者,都可以透過臉書私訊方式與長陣聯繫,期盼成為友善資源,撐出社會探討信仰的空間。
從做中學 體驗教育開啟生命對話
【黃文瑜專題報導】有19年歷史的「日光少年營」,一直以體驗教育的方式與信仰結合,今年首次加入小神研,將讀經也視為體驗活動的一部分,讓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的「品牌營會」再注入新的元素。原以為高中生會覺得超無趣,想不到竟然大受好評,還有青少年回到教會後自發性一起讀聖經。
日光少年營是從1999年青年宣教大會中,40個宣教議題討論並歸納發展青少年事工的事工策略。邀請以台南神學院學生及嘉義中會青年為基礎的營會同工,成立「日光少年營」團隊。自2001年起,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開始推動「日光少年營」為品牌營會。期待透過體驗教育先驅杜威博士「從做中學」理念,培育青少年的生命與信仰成長。
日光少年營是以體驗教育與基督教信仰結合的營會,透過體驗活動、生命教育獻心晚會與群體動力,讓青少年們打開內心,在營會中與主相遇。體驗教育鼓勵青少年走出舒適圈,建立團隊意識。營會中透過循序漸進的生命教育教案讓小組內產生生命對話,也透過體驗教育活動讓青少年從行動中反思,成為願意關懷他人、關懷社會的人。
總會青年、大專幹事李信仁傳道師表示,過去「日光」以體驗教育為中心,透過體驗教育認識自己,但青少年需要與神的話連結。為了讓上帝的話為根基與青少年的生命連結,因此這次日光少年營加入小神研元素,一同查考約翰書信,並以研讀本、少年新眼光,處境查經的方式讀經。
台南中會傳道師宋承祐表示,原以為神研班的查經方式,比較適用於大專生或是社青,想不到這樣的查經方式反而讓高中生有很多收穫,不僅在3天內讀完約翰書信,透過經文的討論分享,在日常生活、人際關係、家庭、教會服事中,高中生都有諸多反省。
新竹中會僑愛教會傳道劉俊逸強調,長老教會是改革宗的教會,因此要以聖經為根基,活出上帝的話,在研經的小組時間裡,高中生分享生活中需要對話的部分,並且在同段經文中都有不同的感受與反省,不僅青少年自己都很有收穫,當讀經成為體驗活動的一環,高中生體驗到研讀聖經的樂趣後,甚至回到各自的教會後仍彼此連結,成立群組一起讀聖經。
踏出舒適圈 青年普世宣教開眼界
專訪亞洲普世青年大會台灣代表黃麗禾
【林婉婷專題報導】睽違15年,今年亞洲教協(Christian Conference of Asia,CCA)於4月6~13日再度舉辦亞洲普世青年大會(Asian Ecumenical Youth Assembly,AEYA),地點在印尼北蘇拉威西省首府美娜多(Manado, Indonesia),為天主教信仰大城。本次台灣教會推派黃麗禾代表參加。
亞洲普世青年大會主要讓學員們討論亞洲地區各類議題與世代變化中青年因應方針,主題為「主,讓祢的光與真理引領我們」(Lord, Send Your Light and Truth to Lead Us),今年探討議題包含印巴衝突、南北韓衝突、宗教政治化、人工智能科技、人口販運、數位遊牧民族、自拍文化等。亞洲普世青年大會獲得當地政府支持,期間學員們出入移動皆有警察保護與指揮。
4月8日那天,配合印尼教會與政府活動,學員們參與復活節遊行。不少教會組隊與明星輪番演出,場面盛大,遊行長達4公里,而每個國家青年都有國旗可以在遊行時揮舞,由於台灣僅有黃麗禾一人代表,主辦單位疏忽而沒有準備,但黃麗禾非常感謝青年朋友們在遊行時幫忙高喊「台灣」,給予不少安慰。
另一個插曲是,黃麗禾臨時受指派成為青年議題主持人,也是透過和朋友討論完成講稿,「只要問,大家都願意幫助和鼓勵,哪怕是很麻煩的事。」黃麗禾帶領的主題為「自拍」,談論到很多人只在乎自己,沉迷社群媒體,忽略與他人互動,不少觀光景點是為了自拍而設立,失去與地方文化的連結。另一方面,自拍也是讓自信建立在他人的認定上,「我們是以上帝形像而造,我們必須對自己有自信,不要反被科技綁架。」
與學員們交流時,黃麗禾發現大家不但主動,對談內容也頗具深度。她鼓勵青年若參與普世活動,要勇敢積極與人接觸,「不用害怕打擾別人。」期間她更明白不同國家青年正面臨不同挑戰,例如東南亞宗教衝突持續不斷,很多國家的人不能傳教,只能私下討論。其中也有一些普遍問題,例如年輕人禮拜日沒有辦法到教會聚會,黃麗禾認為教會可以試著多安排週間聚會,「人數不是重點,重點是牧養。」
總會青年、大專幹事李信仁傳道師提到,在總會第63屆通常議會期間接觸到巴西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中會議長陳進宏牧師,被提醒北南半球季節相反,寒暑假活動時常錯開,台灣無形中失去與南半球教會交流機會,「我們對上帝世界觀要有更大的想像。」經過無數的實際參與和對話,工作者們才有更多體悟、更多進步。
趕上國際趨勢 下修投票年齡至18歲
專訪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
【邱國榮專題報導】截至4月,立法院已有8個18歲選舉權相關修憲提案通過一讀,預備交付修憲委員會審查,可是修憲委員會遲遲未見成立,眼見年底公投綁大選的契機即將消失,18歲選舉權恐被再度擱置。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4月9日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兌現啟動憲改的承諾,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在記者會疾呼:「18歲公民權一度被認為是啟動憲改的鑰匙,將拜會立法院各黨團,提醒莫重蹈三年前覆徹,淪為政治勢力交換的籌碼。」
葉大華是「18歲公民權推動聯盟」召集人,她表示,在日本與韓國,國家領袖實質帶動18歲公民權的落實,如此社會才能有足夠的動能面對人口結構變遷的重大議題,而排除政黨利益的攻防,中選會應該主動聲請釋憲,給予18歲青年參與憲改複決權利。
台灣是少數堅持20歲才有投票權的民主國家,葉大華指出,青少年在成年以前就應該認知到投票是國家賦予的基本權利,以確保未來會成為國家的積極參與者。美國Greenbelt City的青年議會議員2015年開始推動將投票年齡從18歲降到16歲,並在2017年11月實現;2017年,加州議員提出大會憲法修正案、紐約州議員提出「年輕選民法案」(Young Voter Act),都預計將州層級的投票年齡門檻下修至17歲。
2018年新修正《公投法》,年滿18歲未受監護宣告者,具有公民投票權。但公民投票權與公民選舉權的法源不同,選舉權明訂於憲法內,規範年滿20歲公民為具選舉權人,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等權利,因此18歲公民能否投「18歲選舉權修憲公投票」,將有待進一步的釋憲釐清,否則依現行法令,18歲公民只有創制、複決,卻無罷免及選舉等參政權利。葉大華說這仍然是不完整的公民權,呼籲立法院儘速啟動修憲,免除可能產生對18歲公民權的阻礙。
立委尤美女委員在記者會上指出,《公投法》賦予18歲公民投票權時,即產生憲政弔詭,就是憲改的複決權是否屬於公投的事項,是否僅能由憲法規定20歲的選舉權人行使憲改複決權利;這項矛盾需要主政機關積極地進行確認,否則將無法解決這項憲政的弔詭。
年底將會出現一群只能領取公投票,卻無法領縣市長選舉票的首投族。「能投公投票,有什麼理由不能投選舉票?」立委徐永明表示,時代力量黨團針對籌組修憲委員會已經在院會提案10次,在程序委員會變更議程6次,但只促成2次黨團協商與1次實質討論。他建議倡議團體去拜會立院4黨團,要求朝野政黨停止打假球。今年年底選舉,18歲是否可以選舉投票?至截稿為止,中央選舉委員會尚未有更進一步消息回覆。
願正義發聲 部落青年投身政策執行
專訪原轉會土地小組助理二宮雅古以
【Umav專題報導】二宮雅古以(Yangui),日本姓氏加上鄒語族名,道出她多元文化的背景,也指引她走上追尋族群認同與歷史研究之路。成長於日本與台灣鄒族樂野部落的Yangui,擁有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與日本國立廣島大學法學的雙學位碩士,目前是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土地小組」專案助理。
Yangui形容土地小組的使命是「成為族人與政府之間的橋梁,致力於把族人聲音傳達給總統和政府」,上山下鄉傾聽族人意見,是土地小組對推動原住民歷史與轉型正義所能展現的最大誠意。她自2017年底加入團隊至今,已經負責十餘場「部落意見諮詢座談會」籌備,Yangui坦言,這樣的活動企劃經驗前所未有,也促使她成長,相當感恩團隊夥伴給予許多支持。
原轉會的成立源於2016年總統蔡英文代表政府,首度向為原住民族群長期在不當政策下所受壓迫與剝削正式道歉,事後並召集成立原轉會,下設土地、文化、語言、歷史及和解5個主題小組。推行原住民族歷史與轉型正義,是為了正視與處理過去的威權體制下的不當政策,還給族人應有的權利與補償。土地小組主責蒐集部落意見和土地資料,以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
Yangui分享,過去她較熟悉的是與鄒族相關的議題,但實地走訪全國各原住民部落後,她對各族群所處的土地問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因為工作觸及總統府及相關部會、地方政府、協會、部落族人等,使她磨練應變能力,她認為這是進入土地小組後最大的收穫。目前她除了繼續進行台灣歷史相關研究,也期待能夠確實將族人的心聲傳遞給執政者。Yangui強調,「土地」是族人生活最切身、也最緊迫的議題,族人自身應該重視,才能監督政府落實正義。
踏查部落時,Yangui深感青年人口外移的問題。許多原青在都市求學、工作甚至定居,帶來的隱憂在於部落與文化知識失去傳承,進而造成原住民青年的自我認同危機。留在部落的長輩們,若沒有及時傳承歷史、使下一代釐清土地權利和變動的過程;抑或部落面臨到開發案時,年輕人不了解或不在場,而無法及時參與其中,將不利於守護土地和文化,因此年輕人應當自覺自己對部落的角色和責任。Yangui也曾於《台灣教會公報》3404期發表〈原住民部落青年回家的路〉一文,呼籲原住民青年關心自身族群處境、認同部落。
此外,Yangui也指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向來關注台灣的轉型正義議題以及原住民族權利,欣見總會助理總幹事’Eleng Tjaljimaraw牧師出任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代表,「期盼基督信仰『作和解的使者』理念能進入促轉會,讓正義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