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灣文化啟蒙仍需奮進

教育部確定駁回台灣大學校長遴選案,管中閔在選舉過程中未迴避與遴選委員之間的利益衝突,導致程序進行不公正,遴選過程中的重大瑕疵無法彌補,教育部身為主管機關認為應重啟程序,才能合乎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拔管」或「挺管」本該是一場理性爭論,卻在拔管方訴諸論文抄襲、違法到中國兼職等議題而失焦,甚至折損一位教育部長;挺管方則高舉大學自治、政治退出校園大旗,甚至喊出「新五四運動」等訴諸中國情感的口號,實際論述內容卻不堪一擊。

針對台大中文系所貼出的聲明「百年前五四運動所追求的民主自由,是人類的普世價值。」八旗出版社總編輯富察在臉書點破,「五四運動不是追求民主主義,而是民族主義。」感慨「對歷史積非成是的案例,五四是其中一個。五四運動把新文化運動消解掉,就像鳩占鵲巢一樣。它的本質是民族主義運動,和追求民主和自由的關係即便有,也不是主要的。」

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起因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列強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引發學生不滿罷課上街,當時的口號是「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然而對台灣來說,這一年,是日本統治的第24年,第8任台灣總督在這一年上任,寫有〈望你早歸〉〈港都夜雨〉的作曲家楊三郎,及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也在這一年出生。

弔詭的是,若真要論及大學自治,就不應是校園權貴的寡頭領導,然而到場響應的竟是大批白髮蒼蒼的老者,以及某些特定立場的政治人物或教授。在現場參與的社會人士甚至喊出「學生退出校園」這種荒腔走板的口號,還私自拆除不同立場標語,更演出拳腳相向的暴力劇場,事後還截取的停格畫面誣指挨打學生自導自演,種種舉動與「民主」「自治」等訴求根本背道而馳。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有一句「根植於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而成為盼望的記號」,對於堅持台灣主體意識的人來說,以「新五四運動」這種名稱作為號召,有著歷史與情感的巨大斷裂,更該對背後的政治意識形態戒慎恐懼。

關於台大校長的遴選,應該堅持的程序正義與合法,論述合乎理性與邏輯,這是民主與法治的現代價值,不是校園權貴拉黨結派的政治分贓,也不應是理盲濫情的積非成是。在台灣經歷荷蘭統治、清國統治、日本統治、中國統治的歷史中,台灣文化啟蒙仍需奮進,我們都應該一起努力。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