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地球家園 你我共同承擔

從每次消費  打造公平世界

許宏任(「生態綠」業務專員)

【陳逸凡專題報導】每年的6月5日,是聯合國所訂定的「世界環境日」,鼓勵地球公民以積極環保行動來愛護地球。每年6月第一個主日,也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訂定的「環境主日」,期盼以信仰相互提醒,並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實踐關懷環境的行動。

以咖啡為例,因應快速忙碌的生活,許多人習慣來一杯醇香咖啡開始一天的工作,卻不清楚咖啡的生產過程。近年來台灣教會公報社致力推廣「良心」咖啡,除在員工茶水間提供公平貿易咖啡之外,也成為公平貿易商品銷售平台,台灣第一家取得國際公平貿易認證的「生態綠」業務專員許宏任就指出:「每一塊錢的消費,都是一次投票,選擇未來想要的世界。」

許宏任表示,全球咖啡市場的價格,不是由生產者決定,而是紐約跟倫敦的期貨市場決定,在不公平的交易過程中,農人只能被迫接受。早年第三世界國家在殖民時代被迫種植經濟作物輸出,而咖啡果實唯有做成咖啡豆才能保存,農戶處於談判劣勢,為了增加收入,農戶只能想辦法增加產量,或砍伐雨林增加耕種面積換取收入,但在供需法則中,生產力增加反而讓價格更低,同時環境遭受破壞的成本也沒有列入計算。

公平貿易標章,是一個生產者在藍天綠地的美好環境中向大家揮手的圖像。公平貿易的核心重點,是一種貿易方式的改善,而不是一種金錢援助。其運作重點是培力與成長,讓農民擁有技術與力量,脫離貧窮。公平貿易背後所代表的,其實是三種友善的概念,包括友善生產者、友善消費者、友善環境。

除了保障農戶收入,也能透過社區發展及興建基礎設施並提升當地生產技術,更重視勞動條件的保障,提倡男女同工同酬,並且讓兒童接受教育,而非被迫當童工,同時不刻意增加產量並減少使用農藥,落實永續經營的理念。除了咖啡之外,目前全球已經有多達3萬多種公平貿易商品可供選擇。

台灣教會公報社社長方嵐亭牧師表示,公平貿易概念在國外是由教會發展而來,目的是希望人與人之間能夠公平對待、和平相處、沒有剝削,期待這樣的觀念也能夠得到台灣人的支持與認同,除了「生態綠」之外,亦有不少公司支持公平貿易理念,期盼有更多人認識公平貿易精神,真正成為上帝的好管家。

本期新聞專題,除了簡單回顧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所發動、各地教會踴躍參與的「全台大淨灘」;探討桃園「大潭藻礁」面臨與中油規劃興建天然氣接收站,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該如何取捨;由環保律師出身的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現身說法,講述行政、法律與理想間的落差。此外,還將訪問投身能源轉型運動的台灣環保聯盟秘書長陳秉亨、近年積極為空氣汙染議題發聲的空氣行動聯盟成員、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醫師葉光芃,期盼呈現出環境議題的各種不同面向,邀請眾教會共同關懷並愛護上帝所創造的世界。

環境保育與行政實務落差

【邱國榮專題報導】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4月22日受邀至生態關懷者協會舉辦的「關懷我們的家園」講座,針對《環境影響評估法》(環評法)修法,他期待在他離開體制前,能夠完成修法,而他不諱言,目前行政院《環評法》修法態度是腳步放緩,主要原因是,執政黨面對年底選戰,拚出經濟政績才是當前的迫切要務。

詹順貴曾經擔任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他指出,台灣從獨裁到民主,農民運動、勞工運動、環保運動,都在民主進程中做出不小貢獻,然而環保運動拚到了今天,環境是否有很明顯改變?值得來思考。在進入體制後,現在令他最煩惱的,不是去面對環境運動陳抗,而是政府缺乏思考「經濟目的」的經濟政策,政府過去在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是如此,但民進黨執政亦然。沒有環保思考的經濟發展,這種偏差的經濟政策,必然導致擴大貧富差距、勞工繼續低薪;不論誰是執政當局,都為求能夠立即有效的經濟政績,因此導致土地開發濫行。

2016年通過全國綱領指導原則的《國土計畫法》,如期在今年5月公告,地方政府必須依循劃設國土保育、海洋資源、農業發展、城鄉發展4大功能國土分區,而後每5年檢討,期間不得隨意要求變更。詹順貴坦言,最大爭議點是,為要將糧食自給率提升到40%,地方政府不能將農地隨意變更使用,也因此選舉不能綁樁、減少選舉政見支票,會影響民進黨縣市的地方選舉。

為提升糧食安全,詹順貴說,必須盤點使用農地的違章工廠數量,將汙染嚴重的農地改為工業使用特定區,此會提高違章工廠取得合法土地的成本,藉此淘汰無法提升環保技術的工廠。「可是,經濟部不敢面對,農委會不敢碰,所以農地上的違章工廠問題要解決,還早。」

詹順貴表示進入體制目的是改革,但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喊「公民不服從」,得依法行政。今年3月14日,針對深澳燃媒電廠擴建案,詹順貴在環評會上投下關鍵一票、使全案通過,但也立刻遭關注環保議題的各方撻伐。詹順貴表示,如果《環評法》修到不能修的程度,也就是他從政生涯告一段落的時候。

中油建天然氣接收站  環團藻礁生態搶救戰

大潭藻礁保育與經濟開發的爭議

【邱國榮專題報導】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4月28日下午於凱達格蘭大道上舉辦428藻礁永存音樂會,舞台兩側拉起「藻礁永存」「保育藻礁永不妥協」布景,要求政府即刻停止在桃園大潭藻礁上興建中油第三天然氣接受站計畫。多位學者肯定大潭藻礁具有「世界自然資產價值」,到場聲援活動。

桃園藻礁礁體歷經7500年的孕育,經學者調查證實是全球最大的藻礁生態系,除了發現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專家也發現4個世界新種和2個世界新屬的造礁藻類,尤其是在被工業汙染多年後,蟹類豐富度竟然遠超過國家公園墾丁海岸的潮間帶。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指出,大潭藻礁是精華中的精華。

蔡英文曾在2013年赴會「第2屆真愛桃園藻礁踐行活動」,她當時盛讚藻礁的珍貴,並且親筆寫下「藻礁永存」字樣,為環保團體打氣,反對中油在觀塘工業區開發區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但中油表示,觀塘工業區已經通過環評審查,而且已完成圍堰造地約2.5公頃及多項臨時設施,可有效縮短供氣計畫的期程,如期供應台電大潭電廠從2022年開始的用氣需求,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必須如期完工供氣。

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發現,中油3月16日獲得內政部許可通過的方案,直接活埋藻礁95.4公頃。聯盟表示,中央政府機關之間顯然沒有橫向聯繫,而聯盟守護藻礁,面對的卻是如此行政品質,環團怎麼能夠相信政府?因此聯盟在5月23日到行政院,提起撤銷「中油公司桃園觀塘工業區海岸利用管理說明書許可」訴願。潘忠政指出,中油要蓋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聯盟從不反對,但堅決反對蓋在大潭藻礁這珍貴的地景和生態系上。

欲推動再生能源教會是最佳據點

陳秉亨(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長)

【林宜瑩專題報導】「教會是推動再生能源最好的據點!」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長、立法委員陳曼麗辦公室主任陳秉亨說,再生能源攸關生態環保的永續發展,可是過去大家都把社區發展、能源轉型、農漁村再生分開來看,政府各部門也只掌管所屬業務,不太會想要把以上議題加以整合進行跨部會合作,就不會產生1加1大於2的效果,因此,他現在正在努力整合。

就再生能源與部落發展如何結合部分,陳秉亨說,如果農漁村發展得好,就不會去做破壞環境生態的事情,這也是為何他要投入太陽能設備設置的原因,因為要先讓農漁村民有意願投入再生能源的參與,透過一些誘因,例如設置太陽能設備,集合眾人之力,把太陽能發的電回過頭來賣給台電,把再生能源的收益留在社區用在各樣發展上,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環保永續的目標。

「教會是社區或部落的信仰中心,在綠能概念上接受度較高,若有廠商願意捐贈設備的話,我們都會以教會為優先考量。」陳秉亨說,要在社區或部落推動再生能源,一定要有範本讓大家來觀摩,他往往會先選定教會或廟宇,因為信仰中心是社區居民活動的據點。

不過陳秉亨坦言,教會對綠能的接受度普遍較高,現在他與雲豹科技等綠能企業,在台東卑南達努瑪克部落、台南北門嶼長老教會、蘭嶼的朗島教會、彰化大城台西鄉王爺廟合作建置太陽能設備,也曾在花蓮吉安鄉南華村推動太陽能咖啡車。

陳秉亨也與手機軟體業者合作,讓太陽能發電透過手機app,讓每個參與者每天就能隨時掌握今天賺多少錢,「通常一個家庭裝3KW的太陽能,天氣好的話一天可發電12度,你看這app顯示的數據,今天台東到中午已發電8.3度。」他認為,若能讓發電資訊都公開,也能促使台電在議定電價時更合理化,更積極讓政府能源轉型政策落實,並獲得多數民眾的支持。

陳秉亨強調,近來因電力吃緊,大家又在吵核能或火力發電議題,台灣實在沒有發展核電的本錢,唯有全力投入再生能源的開發,盡量鼓勵大家使用太陽能這類乾淨再生能源,才能避免使用核電產生核廢料,若儲存不當又造成環境汙染,或是燃煤發電讓溫室效應更惡化,「再生能源才是一條應該要走的正確路!」

從1997年就投入反七輕石化廠的陳秉亨,也曾擔任過筏子溪生態保育行動聯盟秘書,2005年反國光石化、2010年到立法院擔任國會助理,在推動各樣環保議題的立法上著力甚多。2015年,因看見能源轉型局勢急遽轉變,民間環保的腳步卻跟不上,於是又擔任環保聯盟秘書長一職,參與民間環保團體的整合,積極與綠能廠商合作,到社區設置太陽能的示範據點,並進而組織社區或部落成立公民電廠。

陳秉亨指出,一個家庭若建置3KW太陽能設備,占地約10坪,所需費用約為新台幣15萬元,一套設備若使用20年,大概8年就回本,剩下12年的發電都是賺的,投資報酬率相當高,可是相關獎勵政策不足、加上宣導不夠,導致民眾對裝置太陽能設備興趣缺缺,他很鼓勵各地教會能率先響應,甚至自費裝設都很划得來。

問到對台灣未來環保推動是否樂觀時,陳秉亨說,若與過去二仁溪綠牡蠣、中油五輕氣爆事件相比,現在台灣的環保意識抬頭、環評制度、碳排放、再生能源等與環保相關法律的擬定與執行、資訊公開等,都較以往進步很多,不過,台灣國人對節能減碳、環保意識縱使有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水用電習慣還是沒有改變,這是大家必須再反省、改變的。

呼吸權轉型正義 空汙不分南與北

葉光芃(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

【林婉婷專題報導】總統府秘書長陳菊5月15日上節目談空汙和深澳電廠議題,認為新北市218萬輛機汽車製造的移動汙染恐更勝深澳發電廠。但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醫師葉光芃認為,空汙議題中「數字」應該客觀,例如機汽車新舊、種類、行車距離、使用時間和頻率等,這些細節若沒有納入考量,怎能輕易斷言移動汙染比工業排放嚴重?「有公開透明的數字,還要有公正第三方或專業學者監督。」葉光芃呼籲不可盡信台電等企業主提出的數字,「獨占事業就像獨裁者。」

2017年12月17日,中南台灣聯合發起反空汙大遊行,喊出「終結一個天空,兩個台灣」。葉光芃指出,政府應該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解決空汙問題,「中南部醫療資源沒有比較好,反而汙染都在這裡。」反觀台北等地區找不到工業煙囪,大眾交通也很方便。「中南部人每分鐘都在吸入毒物,呼吸權需要轉型正義,要終結不公不義的。」

政府端出數字表示紅害減少,但從2016年和2017年PM2.5手動監測排行對比看來,高屏地區空氣品質反而下降,葉光芃強調「前段不用再改善,重點是後段者」,已有環保團體陸續舉辦記者會,分析政府空汙監測數字美化,看似空氣變好,實際上是區域差距擴大;事實上空汙會跨區擴散,嚴重起來無人倖免。葉光芃表示,連英國和法國空氣汙染都會跨國影響,何況小小台灣境內?所謂公平不是未來都將汙染產業建設在北部,而是將中南部慘況改善,「我們是命運共同體。」

空汙與諸多環境和社會議題環環相扣。「濁水溪沒水,就像血管無血,去年冬天旭光國小揚塵嚴重,PM10濃度破千。」葉光芃感嘆,國際社會都開始強調環保、低碳、零碳,「台灣還繼續高汙染,會被國際看不起。」他認為以保留綠地植被、淨化河川、建設綠建築、減少柏油路覆蓋等方式「讓大地呼吸」,大自然會逐漸消化過去累積的空氣汙染。「要有節能、環保生活的決心。」他說,儘管初期會有不適應,長期來看利大於弊,「解決汙染展現技術和創意,他國投資也會進來。」

「能源成長就會讓經濟成長,是很落後的想法。」葉光芃舉例,就像日本和歐洲地區,透過科技進步與能源效率提升,配合老舊工廠除役、產業結構轉型、國土使用重新定位等政策,能源使用與汙染沒有增加,經濟也能維持與成長。「比走街頭、開記者會更有效的,就是選舉。」他呼籲民眾不要被經濟幻象、革命情感等原因綁架選票,「如果真的為執政黨好,就要給他們警覺。」而給予勇敢提出友善台灣政策的小黨支持,也是讓台灣政治生態多元化。「改善生活不用犧牲,」葉光芃拋出一個問題:「你/妳希望怎樣的政府帶領台灣?」

藉靈修與神親近  從心出發愛世界

古倫(德國聖本篤修道院理家神父)

【邱國榮專題報導】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古倫神父(Anselm Grun)受邀於七星中會濟南教會講道,題目是「在自然中經驗救恩與醫治」。古倫強調,藉由與上帝親近的靈修,可以幫助心靈增添力量,這也是使人打從心底疼愛地球、保護大自然的心靈力量來源。

古倫神父出生於德國,並擔任德國明斯特史瓦扎赫(Münsterschwarzach)聖本篤修道院的理家神父30年之久,著作在台灣翻譯超過30本。世界地球日這天,他引用歌羅西書1章15~20節證道,他表示,歌羅西書給了基督徒必須靈修的充分理由,該書也回應了希臘哲學,點出了基督徒所相信的上帝,並非虛無飄渺的抽象形像,而是確實充滿在這個世界,因此基督徒更加需要用愛去充滿這世界。

「『呼籲』人去愛護地球、保護自然,這是一種道德的提醒,可是道德『呼籲』會造成許多人產生罪惡感,反而無法讓人去疼愛地球,但只要有了心靈的力量,人便會發自真心去疼愛地球,」古倫神父說。
大自然能夠繁衍,一般人認為這和達爾文所提出進化論的「適者生存」有關,但古倫在證道中卻否認這種看法。他說,大自然能夠繁衍,所倚靠的是「愛」,世界要跟耶穌的愛相遇,這才是世界存在的價值,但這種概念對不熟悉聖經的許多人來說,非常抽象。

雖然要體會這種概念很難,但歌羅西書對於進化、演化的研究者來說,應該都是給予肯定。古倫表示進化論強調「適者生存」,然而近代的進化論研究卻是指出,可以照顧到他者生命的生物,才可以得到演化及繁殖,而這樣的觀點,不論是以進化論,或是甚至是以量子力學的立論去看大自然繁衍,都指向世界生命能夠繁衍的根本,其根據的基礎不是強悍爭奪,而是疼愛;簡單地說,就是因為自然界存有對他者的疼愛,大自然才有繁衍的能力。

透過靈修,可以看見大自然,但該如何具體經驗靈修?古倫說,要先從耶穌的身體比喻來看,耶穌在聖經中,用了許多大自然當中的存有物比喻自己的形象,有水、有麥子、有葡萄樹,也就是說,聖經教導了我們要認真看大自然的存有物,當認真去看待的時候,我們可以看見自己與上帝的關係,而且,也可以找到自己是誰的答案,同時也可以明白,上帝藉著基督,要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所成就的事情。

欲看見自然的美麗,首先要給自己「默觀」大自然的時間,進而會看見耶穌的身體,因此改變我們內心世界,例如認真去看一株花朵,會在花朵的美麗當中看見上帝的奧祕,進而知道祂不會是命令我們、暴力又小氣的上帝。他說,「美」(schön)在德文的字根是保護,不是占有,所以人類對待地球的態度,應該是要去保護自然原來的樣貌。

環境主日  2018年全台大淨灘活動說明

【林宜瑩專題報導】響應國際淨灘行動,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委員會從2015年,慶祝教會宣教150週年時,開始推動「全台大淨灘」活動,獲得眾教會廣大的迴響,今年總會教社第63屆第1次會議也決議,要持續舉辦此活動,並提供紀念品與相關活動費用補助款給各中會及族群區會。

由於淨灘活動多在9至11月舉行,目前排灣中會已確定在8月19日下午2至5點,要在屏東枋山茉莉灣舉行淨灘活動,其他中會及族群區會則還未確認。總會教社也提供報名表、申請環保局、醫療單位協助的範本給眾教會;為鼓勵眾教會一同參與淨灘活動,今年總會教社提供環保袋、毛巾、帽子等紀念品,現在報名,優惠價只要100元。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