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6月2日高雄中會高南區於一甲教會舉辦「啟發兒童思考的閱讀」信仰教育講座,邀請2014年廣播電視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得主、「阿達叔叔」劉清彥擔任講師,談如何看繪本的文字與圖像設計巧思,與如何鼓勵小孩在閱讀後思考與討論。配合講座,台灣教會公報社當天也在現場設立書攤。

一甲教會主日學團隊帶領敬拜。(攝影/林婉婷)

劉清彥首先點出「思考與表達」在閱讀中的重要性。「要讓孩子會思考,父母要先變成會思考的人。」劉清彥說明思考透過表達呈現,孩子們雖然表達沒有成人流暢,但不代表孩子們沒有自己的想法。劉清彥鼓勵大人透過生活情境拋問題給孩子們,給他們機會思想和表達。另理解孩子們的思考方式,才能在陪伴閱讀時能夠有交流與溝通,讓孩子沈浸在閱讀的樂趣,而不只是完成一套流程。

「小孩學會應付語言的複雜性之前,就透過圖畫接觸文學的複雜性。」劉清彥借艾登・錢伯斯(Aidan Chambers)之言表示,小孩閱讀特質是圖畫,和文字閱讀模式的大人步調不同,但孩子們透過圖片,對書中情境產生感受、連結與投射,不比大人看電影、小說時產生的觸動還少,劉清彥以繪本《一直打嗝的斑馬》作為對大人的提醒。《一直打嗝的斑馬》講述嚴肅的斑馬瞧不起其他動物,從不和大家一起玩,某天斑馬不停打嗝,因認為各種動物提出來幫助他的方法很幼稚,不願嘗試,但在所有動物同心協力幫助下,終於停下打嗝,也打開心房和大家和睦相處。劉清彥談到,大人要以孩子的心態與其相處,若孩子覺得閱讀有趣,投入其中,故事啟發的道理則越能留在孩子心中,隨著長大,被他們真正理解與應用。

(攝影/林婉婷)

劉清彥另以曾獲英國兒童選書第一名的繪本《把豆子吃掉!》,談如何解讀繪本圖文設計,讓孩子們感受「言外之意」。《把豆子吃掉!》內容講述媽媽為了讓不愛吃豆子的黛西吃豆子,用布丁、腳踏車、不用上學等禮物引誘她,但最後黛西唯一的條件,是讓不喜歡吃包心菜的媽媽也吃下包心菜,最終黛西和媽媽不強迫彼此,決定一起吃兩人都愛的布丁就好。繪本作者在黛西媽媽開出各類條件時,將上百個布丁、腳踏車等禮物全都逐一畫出,代表大人輕易脫口而出的承諾,不曾想兒童都會全數當真;而黛西每次拒絕吃豆子,作者就將黛西畫大一點、更逼近讀者,反應黛西逐漸高漲的不滿。繪本設計者透過鮮明的圖像,傳達意念外,也讓閱讀過程產生更多樂趣。

「我們很難記得道理一輩子,卻能記得故事。」劉清彥談到,以前他在主日學分享《愛彈琴的安娜》,以「你老了有什麼陪你?」帶孩子們討論老年規劃,一個原本放棄學琴的女孩受了啟發,重新拾起琴譜、十指遊走黑白鍵間,現在於美國獲得教職、成為音樂老師。劉清彥認為不論是親子共讀或是主日學聽故事,都要先有生命的連結,才能展開道理和信仰的討論,這正是「影響生命的閱讀」。

公報社書攤。(攝影/林婉婷)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