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寫彩虹故事 造福馬拉威

斷交10年 畢嘉士基金會、屏東基督教醫院深耕不離 關懷陪伴非洲居民生命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與台灣斷交10年的馬拉威,因為畢嘉士基金會繼續在該國境內協助偏鄉提升衛生及教育,而未中斷連結。一個致力於要把台灣人在世界貢獻的故事述說出來的組織「世界微光」,6月10日下午邀請畢嘉士基金會執行長周文珍,介紹基金會在馬拉威幫助偏鄉的計畫工作。

中華民國與馬拉威兩國邦誼始於1966年,2008年斷交結束邦交關係。馬拉威雖然跟中華民國斷交10年,但是台灣人在馬拉威改善居民生活條件的故事,不因兩國斷交而終止。周文珍指出,挪威的「路加國際」(Luke Services International, LSI)在馬拉威登記成為NGO組織,使基金會與屏東基督教醫院得以繼續在馬拉威延續跨文化的國際志工計畫。

隸屬外交部的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派駐醫療團協助有需要提升醫療技術的邦交國。屏東基督教醫院是由挪威宣教士傅德蘭與畢嘉士所創辦,2002年接下國合會任務前往馬拉威,2008年馬拉威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屏基緊急撤團。然而在半年後,屏基自行籌錢進入馬拉威,繼續照顧當地5000位愛滋病人。畢嘉士基金會則在鄰近馬拉威湖的鄉村裡,推動改善居民生活條件的國際志工計畫。

而屏基當初在馬拉威的執行計畫,有部分並沒有簽署在雙方的合作備忘錄裡,其中最有名的是,收治愛滋病患的「彩虹門診」。「彩虹門診」,取自舊約聖經中上帝與人立約,設定彩虹為記號,人看到彩虹,就會想到上帝;彩虹代表上帝永不忘記人,也代表愛滋病人永不被遺忘。

根據路透社今年4月的報導,聯合國愛滋防治計畫(UNAIDS)指出,愛滋病感染率最高的非洲國家馬拉威正朝向根除HIV病毒之路前進,目前HIV感染率已經低於許多鄰近非洲國家。周文珍表示,屏基與畢嘉士都源自挪威協力差會(The Mission Alliance)的差遣,於是透過路加國際在馬拉威登記成為NGO,使得收治愛滋病患的彩虹門診可以延續下去,也造福了馬拉威的人民。

馬拉威湖的面積比台灣大,但靠近廣陌湖泊的村民,因沒有可分解排泄物的功能廁所,每當雨季來臨,溢流的排泄物嚴重汙染水源,反而深受痢疾與霍亂橫行之害。周文珍說,基金會在偏鄉學校裡建築廁所,並與成功大學合作,將可以分解排泄物的菌種帶到當地,解決排泄物汙染生活環境的問題。此外,基金會也聘用當地居民建築廁所,除了能提供居民機會賺取工資以外,也可以將技術移轉,複製到其他偏鄉。

另外,基金會在當地執行乾淨用水的飲水計畫,是透過生物沙濾式濾水器,利用在馬拉威就可取得的砂石、礫石及水泥等材料,製作可半永久使用又低成本的濾水器,透過生物膜及過濾砂層,去除水中異物及病原。周文珍說,此方式會自然產生生物膜,可以有效杜絕99%細菌,而也因為製作沙漏式濾水器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所以具有永續性。基金會也教導偏鄉婦女製作布衛生棉,提升婦女健康,也協助提升孩子受教育的機會,並身為公平貿易商,收購公平貿易的咖啡豆及茶葉,進口到台灣銷售。

在聽眾中,有位來自馬拉威的醫師,今年會拿到台北醫學院碩士畢業證書,他回應說,馬拉威目前排列世界第三貧窮,他由衷感謝台灣人對馬拉威的關心,台灣協助馬拉威醫療,並且蓋了中央醫院,對馬拉威的醫療貢獻良多。他也表示,馬拉威選擇與台灣斷交後,中央醫院目前的狀態等同於荒廢。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