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連結肢體 生命見證基督

舉辦普世論壇 投身高齡關顧 興館保存歷史 活化教會資產 邀請代禱奉獻

美南會館興建感恩禮拜

【林宜瑩專題報導】每年6月第3主日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事工奉獻主日」,今年宣教總主題是「使教會成為盼望的記號」;2018~2019年主題是「相愛連結肢體,生命見證基督」。總會也已發出請安函,期望能透過夥伴宣教、彼此連結,自助與互助以建立基督身體,也願全體教會用主愛互相連結,活出基督生命,成為眾人盼望的記號,並盼望眾教會為以下三點代禱:

一、整全宣教。以「21世紀新台灣宣教運動」為基礎推動整全宣教,包含宣揚福音、培育上帝兒女、愛心的服事、社會改造、關懷受造界、福音與文化等六面向。二、為台灣人民心靈、生命重建及「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三、為總委會各委員會、總會事務所事奉團隊事奉、使上主信實、慈愛、盼望傳遍台灣與世界。

今年總會有四大重點事工與需要,期待大家一起來關心代禱與奉獻:

一、台灣普世論壇(Taiwan Ecumenical Forum,簡稱TEF)──尋求公義與和平。今年是台灣推動轉型正義的重要時刻,不論是原住民傳統領域的恢復或是還原歷史真相,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秉持「上帝的宣教」(Missio Dei)的神學關懷,透過舉辦台灣普世論壇──尋求公義與和平,連結普世教會與台灣教會同行,用基督的愛參與轉型正義,連結台灣這塊土地的人民,一起追求公義、邁向和解。

二、高齡關懷事工。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高齡關懷事工已成為今年全面推動的社區宣教事工,期待長老教會能成為台灣全國各角落人民在地安老與終老的盼望所在,透過與「一領一.新倍加」相整合,實踐對社會關懷、社區服事,以及個人生命的牧養,藉此持續以信仰回應時代處境,並見證基督豐盛的慈愛。
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為保存教會歷史文物,見證與傳承歷史,更進而發展當代宣教策略,保障教會相關文物資產,讓下一代牧長與信徒能繼續追尋信仰前輩腳蹤,服事台灣這土地與人民。

四、美南會館。位在花蓮市的美南會館,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美南差會的合作案,未來會委託專業飯店管理團隊負責經營,提供教會靈修旅遊、活動會議的住宿及開會場所,也能藉此帶動當地觀光產業就業機會,還有一定比例的回饋金支持長老教會的宣教事工。

此次新聞專題將深入介紹總會推動的重點事工。今年總會事工奉獻主日期望能達成250萬的奉獻目標,這不包括台灣普世論壇的300萬、高齡關懷事工350萬、歷史檔案館建築經費4000萬、美南會館興建所需的6000萬,盼望大家能一起關心事工所需,踴躍奉獻,奉獻款請劃撥至19566285,戶名: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基金會。(相片提供/總會)

國際同行 追求公義和平

【特稿/連振翔】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長期以來釘根本土,認同本地的住民,且因耶穌基督福音的普世性,與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有團契關係。然而,台灣人辛苦爭取而來的民主、自由與人權,在民進黨首次全面執政後,卻面臨中國政府在政治、經濟、文化全面打壓。

另一方面,當政府終於可以誠實面對過去對原住民的壓迫與傷害,及白色恐怖時期的遺毒時,這些轉型正義工程卻坎坷難行。在這個關鍵時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必須全面加強全體信徒的普世觀,積極貢獻在普世教會的大家庭中,成為世界各地教會的夥伴和幫助。

教會是上帝百姓的團契,既認同釘根於本族、本地、父家,又是萬邦、萬國、萬民的聚集,更重要的是教會是基督合一身體的一部分,所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可以因其在普世大家庭當中,成為台灣人民的祝福與盼望的記號。總會推動台灣普世論壇,便是希望邀請普世教會與台灣教會同行,讓台灣成為東亞追求公義與和平漫漫長路的焦點與典範,更希望借鏡已面對相關衝突和解與轉型正義經驗的普世教會,成為我們的幫助。

台灣普世論壇由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CRC)總幹事佛谷森(Chris Ferguson)與世界傳道會(CWM)總幹事柯旺(Collin Cowan)擔任「共同主席」。執行小組(Steering Group)成員尚有加拿大長老教會(PCC)、英國聯合歸正教會(URC)、日本基督教團(UCCJ)、韓國基督教長老會(PROK)、韓國教會合作協會(NCCK)、菲律賓聯合教會(UCCP)、Mission 21、柏林差會(BM)、世界學生基督徒聯盟(WSCF)等代表。台灣普世論壇將在今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於新竹聖經學院召開首次大會。(作者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普世幹事)

傳承典範 建館保存史料

興建中的教會歷史檔案館

【林宜瑩專題報導】台南神學院舊圖書館旁有一棟占地80坪、樓高兩層的新建物,這是南神無償借用土地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興建的「教會歷史檔案館」,預計2019年上旬完工,屆時所有總會相關教會紙本歷史檔案將遷移至此,加以妥善保存。

為全面且有制度保存豐富歷史文獻及檔案,將過去宣教及見證的歷史成為教會信徒及後代學習的信仰典範,並讓歷史學者進行深度教會歷史學術研究,讓教會成為台灣社會及學界的公共見證,「教會歷史檔案館」的興建與落成一直是許多牧長的期待。據史料記載,早在1965年慶祝宣教百年,牧師黃武東主導於南神舉辦「長老教會歷史文物展」後,便將相關文物清列成冊;1976年總會成立歷史小組,於南神成立「教會歷史資料館」,後由牧師林信堅苦心經營,卻因無預算進行人事及館舍維護,致使珍貴教會史料發霉蟲蛀甚至遺失;1987年在長榮中學校長蘇進安協助下,才將這批史料移至長中保存至今。

後來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的夏文學、鄭仰恩等牧長前往歐美考察訪視,發現國外教會不但將過往教會歷史保存下來,甚至其中還保有許多有關台灣宣教文物,因此更堅定與積極推動「教會歷史檔案館」的落實;2014年11月22日舉行「黃彰輝牧師紀念圖書館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破土感恩禮拜」,2015年在總會年會中也通過「長老教會檔案管理法」。

黃彰輝紀念圖書館與教會歷史檔案館相鄰,但教會歷史檔案館為獨立樓建物,一樓設有接待室、閱覽室、研究室等,二樓則是檔案庫,未來要借用相關資料者必須事先預約,所有史料皆不得攜出,僅能在一樓閱覽相關資料。

專業經營 活化教會資產

【林宜瑩專題報導】由美國南長老會台灣差會(美南差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平安基金會一同合作,在花蓮原住民大專學生中心舊址,將花1億2000萬元興建一棟樓高10層、地下2層的建物,並委由福華飯店團隊經營,預計設有80間客房及會議活動場地。

由美南差會出地、長老教會總會與平安基金會出資的美南會館,目前已與福華簽訂租借契約,未來相關收益會按比例分配,讓三方獲益以達資產活化運用、多角化經營。而美南差會已用4800萬元另購位於花蓮後火車站一塊近200坪土地,地上有兩層鋼骨結構建物,目前該建物出租給幼稚園使用,租金暫時可墊付貸款利息,花蓮原住民大專中心也遷移至此運作,待美南會館落成營運後,獲益將償還該土地借款;總會用在宣教支出;平安基金會則挹注照顧在職暨退休牧傳。

2017年9月19日「花蓮民權四街一號房舍拆除紀念暨新建感恩禮拜」上,美國長老教會宣教師馬約翰以「充滿愛的房子」為題,略述美南差會宣教師在花蓮投入學生關懷事工過程。當年宣教師孟樂道(Robert L. Montgomery)在花蓮開展學生事工,花蓮原住民大專中心原址建物是他在1960年代設計、監工完成,之後有宣教師馬好留(Robert Donnell McCall)、喬愛光(Stewart Bridgman)等人接續;該房舍也曾租給基督教門諾會從事社福事工,1999年美南差會又派韓裔美籍宣教師林春植來台,開創現在的原住民學生事工。

孟樂道曾說,他一生住過最美的地方就是有山有海的花蓮,可是更美的是花蓮原住民非常火熱接受、分享福音;也因孟樂道的邀請,他的姊姊、姊夫馬好留從日本來台灣,馬好留過世後,還特地將二分之一的骨灰安葬在花蓮馬太鞍(光復)教會的墓園裡。

高齡社會 沒有人是局外人

【特稿/陳義明】台灣今年3月已邁入高齡社會,2026年很快就成為超高齡社會。台灣老了,而教會長者比例更是高於高齡社會的14%,面對這樣的實況,教會應該做什麼?高齡社會,沒有人可以是局外人,教會因著福音使命責任,更是不能置身事外。老化的世代點出了教會的挑戰,學者用「海嘯」來形容,警示高齡對社會的衝擊與影響,而面對即將來襲的高齡海嘯,教會是否提前預備?或是被動且無奈地隨著一起被淹沒?

台灣平均餘命超過80歲,健康餘命卻只有71歲,也就是活得長卻病得久。人口結構變老又變少,扶老比從1960年4.8%急升到2017年的20%,扶養1位老人的青壯年人力從21名降至5名,青壯年的照顧負荷及社會壓力沉重,因此「社區共同照顧」是趨勢也是需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一直走在回應時代需要的前方,在不同時期面對不同的問題與挑戰時,都曾提出宣教的理念與方向,讓全體教會共同努力,落實上帝國在人民的生活中。

「孝敬父母」是第一條誡命;「愛人如己」更是耶穌教導的大誡命,我們不僅要照顧年齡逐漸提高的會友,更應本著疼愛鄰舍的心,以教會為服務據點關心服事社區長者。教會既有的松年事工就是「健康老化」的重要基礎,以此繼續延伸發展積極性的「活躍老化」事工,讓社區長者關懷成為教會和社區的連結,使教會成為社區長者身心靈牧養關懷中心。牧者與同工以基督的愛,推展具有信仰價值的高齡關懷事工,如芥菜種、麵酵一般,從微小的服事開始做起,以謙卑的態度出發,在社群中發揮更新與建造生命的力量,最終必定能將上帝國的福音見證出來,使教會成為盼望記號。

政府2016年開始推動的「長照2.0」強調「社區整合」與「在地老化」,服務設計從健康長者的健康促進,到失能/失智者的照顧安養,向前提倡預防及延緩老化,向後延伸到在宅醫療與居家照護,願景為「建構一個健康、幸福、活力、友善的高齡社會」。「在地化」本是教會的精神,如何關懷及幫助長者在地老化、關懷高齡者身心靈需求是教會的責任與使命,總會將高齡關懷事工列為一領一宣教重點事工,呼籲鼓勵教會藉此宣教事工,用愛彼此連結,用生命見證基督,成為社區的盼望與祝福!2017年9月設立「高齡關懷事工小組」,專責高齡事工的規劃、宣導及輔導推動,結合中會、族群區會,及醫院、學校和機構的專業事工,並連結政府及民間資源,建構長老教會高齡關懷的照顧網絡與平台,每間教會就是重要「節點」,善用人力、空間及事工優勢,共同營造「高齡友善教會」,使高齡照顧網絡成為社區的幸福網,不遺漏任何一位長者、任何一個家庭,如同好牧者不撇下任何一隻羊!

總會第63屆通常議會透過填寫行動卡,象徵未來推動事工的承諾與行動。(相片提供/總會)

今年總會第63屆通常議會以「高齡關懷/松年事工」為宣教主題呈現重點事工,透過專講、戲劇、影片及實務分享,傳達高齡事工需求及預備,現場更邀請眾牧長填寫行動卡,象徵未來共同推動事工的承諾,並一同宣告「松年疼惜實踐愛、高齡關懷作夥來」。

高齡事工小組與松年事工委員會也特別策畫出版《活力松年~教會關懷長者事工見證》一書,邀請14間教會撰文分享,不僅相互交流,更可成為想要推動關懷長者服務的教會重要參考資料。14間教會的分享只是拋磚引玉,還有更多的教會早已在全台灣學習耶穌走遍各城各鄉,憐憫牧養社區中的羊群,使教會成為社區長者及家人願意走進的地方。

高齡關懷事工小組也將積極組織及運用教會的資源與優勢,透過培力、培訓的過程,開展宣傳說明、研習觀摩、資源連結、建立網絡等多元方式,成為眾教會推動高齡事工的有力支持及資源。今年也已開始陸續在各地與中會/族群區會合作辦理一系列活動,如中會宣導說明會、區域性教會觀摩參訪活動、教會志工培訓、教會服務成果分享會、網絡平台建置等事工,協助教會結合各項豐富資源,將基督的福音藉著諸般的智慧與愛心的服務傳給社區中每一位長者及家庭。

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傳福音是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是日常信仰生活的實踐。「把你們家的長輩交給教會,兒女們放心出去工作」,排灣中會佳義教會因看見需要、起了憐憫,基於信仰使命而委身承擔;會友人數不到20人的排灣中會新社教會成為祝福社區的關鍵少數,「當福音不再是用說的,而是真實用耶穌的愛去疼惜關懷社區,就會發現我們越來越被社區接納與認同。」教會在社區裡發光作鹽,本著信仰展開關懷,當教會以上帝的眼光和心意來服事時,人心就自然向上帝敞開。(作者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助理總幹事)

促進原轉 投身參與不遺餘力

【林婉婷專題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教社幹事歐蜜.偉浪牧師表示,台灣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範疇之大,還是得先從土地正義開始,「土地,我們的母親,是怎麼被治理?」多數人計算台灣歷史為400多年,但從考古眼光來看,原住民存在歷史有7000年以上,用400年的文化與歷史脈絡看待原住民族相關議題,並不公平。

2016年8月1日「原住民族日」,蔡英文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同一時間宣布設置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原轉會)並親任召集人。2017年3月20日原轉會首次會議中,蔡英文提到,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認定不但是事實,也是自然主權,而傳統領域不應受現代國家公私有土地等後來制定的法律拘束,歐蜜.偉浪為此總結解釋「原住民族和傳統領域的存在,是先於國家的存在」。

然而《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卻排除「私有土地」,但不少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因為過去歷史、政治等權力不公義問題,被閩客與外省等他人侵占,歐蜜.偉浪認為這是「做了還不到半套的轉型正義」。他說明應先把原住民族傳統領域事實範圍真實呈現,若與現今私有土地重疊處,須再另法辦理,現在卻全都混為一談。而土地是孕育文化精神的搖籃,在土地正義定調後,文化、語言、經濟等其他原住民族轉型正義才會慢慢上軌道。

原住民族看待族群轉型正義的角度,其實存在分歧。根據歐蜜.偉浪觀察,有些人比較消極,認為自己能照顧好現在生活即可;另也有人很認真看待,努力且充滿期待。歐蜜感嘆,有時候運動者會很無奈,因為挑戰國家機器的壓力沈重,若是任何決策擺盪或模稜兩可成了定局,未來就會更難推翻、改變。政治人物常常將原住民族轉型正義作為政治鬥爭工具,為了選票趕著政策上路,但歐蜜.偉浪建議原住民政策要仔細、漸進、長期經營。原住民族歷史脈絡盤根錯節,勢必要回到歷史做出詮釋,「我們不是分裂,而是促進國家人權與多元社會觀,這就是培養軟實力。」

教會藉由信仰角度提出神學反省,努力推動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工程。(攝影/林家鴻)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2016年10月18日發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支持原住民恢復權利與自治」決議文〉,文中可以看見長老教會參與在原住民轉型正義的身影;另也辦理轉型正義說明會,邀請德國在台辦事處共同舉辦論壇,與NGO組織合作,撰文投稿《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等期刊;而總會助理總幹事’Eleng Tjaljimaraw牧師不但是原轉會委員,也是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委員,促轉會與原轉會幕僚性質不同,更具有行政效力。歐蜜也提到,教會裡牧師是關鍵,要從信仰告白角度看見族群現況,並教育會眾,例如牧師葉志達、吳重芸夫婦過去在台中中會日月潭教會牧會時,曾帶領會眾關心傳統領域遭中資財團BOT議題。

歐蜜.偉浪表示,原住民族正義與台灣國家主體認同追尋密不可分。原住民族的根源不是中國大陸,當台灣社會能真正、深度理解原住民族,才能擺脫中國血脈與史觀的限制。「這不是單獨圖利哪個族群,而是一起找尋身為台灣人的榮譽感,朝著健康國家邁進。」歐蜜.偉浪說,大家其實都是台灣原住民,要找到福爾摩沙精神,「上帝是又真又活的,不是半套的上帝,而歷史真相也不能又真又假。」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