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回應:謹防解構理論的酵

蘇育任

3456期的公報廣場刊登李明翰弟兄所寫〈信仰解構與再建構〉一文,拜讀之後,覺得有必要釐清解構理論的內涵,呼籲正視該理論半世紀以來對教會信仰造成的影響。

解構理論又稱為解構主義,是法國哲學家德希達創立的批評學派,提倡解構閱讀的方法,利用文本分析揭露文本結構與其形上本質間的差異,是一種傾向多元與批判的思辯方法。

李弟兄對信仰解構所做的定義內容非常廣泛,跟一般的解構意義不太一樣。德希達認為解構主義一經界定,本身立即會被解構,造成解構的複雜而難以解釋。李弟兄指出國內在解構方面的困境,有人誤用解構為個人專屬誇耀的武器,也有人因信仰根基不穩,未建構就被解構。解構主義雖是重要思潮,但產生很多爭議。學術界指控它是頹廢的虛無主義、寄生性太重且太過激進,而大眾刊物則認為與現實脫離,連德希達都承認解構概念過於籠統。

解構主義萌芽時期,尼采曾提出「上帝已死」,1960年代德希達提出解構理論,影響神學界,一些神學家成立「神死神學」(God-is-dead Theology)的研究群。教會神學研究從此深受德希達學說之害,他們宣稱上帝並非聖經表達的終極實在(Ultimate Reality),而是存在文本外的事物,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並非又真又活的主宰。解構理論主張聖經是許多作者根據自己主觀經驗寫成的文本,不能傳播上帝和全人類的客觀永恆真理。

李弟兄對解構主義的功能與運作抱持著樂觀看法,故強調「信仰解構不是絕對,未來變化無窮;使人謙卑而不會太快相信。解構之前覺察自己的狀態,也察覺他人的狀態。」愚意認為解構雖可提供解構與再建構的方法,但必須以正確「拆解」成全「再建構」,讓信仰有根有基建立於上帝的話語。提醒對解構主義有興趣的讀者,本身必須先追求正統的基要真理,才有能力進行信仰解構。

亞伯拉罕˙凱波爾總結解構主義的缺陷在於無休止的「解構與再建構」循環推理,這種披帶真理外貌的假說,正是哥林多前書3章19節告誡的:「因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神學的根基是神的啟示,每位得救者都須運用理性思考進行分析與評判,千萬不可被解構主義的誇誇其詞蠱惑,信仰總要腳踏實地,靠聖靈帶領,才能進入真理。 (作者為基督徒)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