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中經驗救恩與醫治

編按 :生態關懷者協會(TESA)慶祝成立20週年,規劃「關懷我們的家園」系列活動,邀請古倫神父談生態靈修,期待啟發眾人在友善自然中,重新找回與上帝的關係。

講道/古倫(德國聖本篤修道院理家神父) 翻譯/吳信如(南與北出版社社長)

歌羅西書1章15~20節

所有的宗教都會提到:地球是我們的母親,地球養育萬物,地球如同母親的懷抱一般給我們安全感。創世記也提到,上帝給了亞當一個任務,就是要管理上帝所創造的地球,我們應該妥善管理上帝交給我們的地球,讓世代都能安居樂業。今日,許多人用不同方式呼籲要愛惜地球,保護生態環境,但我們不能只是呼籲、警告,道德勸說只是不斷強化內心的罪惡感,最後人們感到不知所措,依然不見有實際的行動。

歌羅西書中所闡述的愛護概念

有很多關於愛護地球的理性訴求,然而這些理性訴求並不能成為幫助我們行動的力量,所以應當提出一些心靈層面的訴求,進而激發人找尋來自心靈的力量,幫助我們開始愛護地球、愛護環境。所謂心靈的力量,就是真心體會自然之美,並開始與自然生態建立好的關係,最後尋求愛護地球、環境的實際行動。靈修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與自然和好的力量,我們可以從每日的靈修一點點建構,並從歌羅西書來思想靈修的方向。

歌羅西書是一首古老的詩歌,是一個基督徒用信仰來回應當時的羅馬政權。羅馬人認為這個世界為羅馬神明所造,歌羅西書則說明了世界為上主所造,並充滿基督的愛。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主前427年~347年)曾提出世界的構成如同人的肉體一般,歌羅西書也回應了柏拉圖的觀點:基督的肉身代表了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所以這個世界被上主的愛所充滿。約翰福音提到,耶穌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士兵用槍刺耶穌的肋旁,立刻有血和水流出來。上主的愛使得我們彼此和好彼此相愛,十字架成為和平的記號。

法國耶穌會修士德日進(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1881~1955年)在20世紀初來到中國宣教,並貢獻了許多生物學、地質學的研究。德日進的進化論觀點認為,上主的愛運行於宇宙之中。回到歌羅西書,它說明了我們生活在世界就是生活在主愛之中。或許對許多人而言,這是個抽象難以理解的概念,但目前許多生物進化論的研究都支持了歌羅西書的描述。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但最新的生物進化論研究卻提出了真正生存能力強,能繁衍後代的物種,往往是善於和其他物種交通,並善於和所處環境互動的物種,不只是生物學,包括量子力學也是如此。生命的延續不在於生命本身的能力,而是來自於生命所具備的愛。若是我們能用耶穌的愛來體會這個世界,我們就能從信仰的層面理解愛護這個世界的真正意義。接下來我們會更具體的說明如何透過自然靈修經驗,使我們得著愛護環境的動力。

耶穌的比喻與上主的連結

從聖經對耶穌本身的描述來看,耶穌使用了很多比喻,這些比喻裡有不少與自然相關的題材,最為人知的如撒種的比喻、或是麥子和稗子的比喻。約翰福音裡耶穌也提到了水、葡萄樹,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認真觀看自然環境,就能發現你和上主的關係,透過大自然也能認識自己,看見上主在你身上要成就的事。耶穌說天國就在我們的心中,這使我們得到真正的自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受到物質慾望所轄制,從媒體接收到許多似是而非的訊息,在這些似是而非中,唯有透過自然才能真正認識自己,明白我們和上主之間關係的連結。

中世紀有許多修士重視人與自然的關係,法國熙篤會的伯納德修士(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年)曾說:世界如同上主所寫的一本書,好讓人們可以從中閱讀上主的同在。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說這本書是聖經,我們能透過聖經看見上主。但我們又要如何透過靈修來經驗自然呢?

第一、要留心自然之美。柏拉圖認為:上帝是美的創造者。當我們能夠體會自然之美,我們就能從中看見上主。我們如何體會自然之美,就是我們要認真的關注,好讓這個美的經驗影響我們的內心。俄國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yevsky,1821~1881年)認為,美可以醫治並拯救世界。「美」的德文:Schön,其字根意義為「保護」(Schutz),美的事物需要被愛護,而非被占有,我們需要保護其原生的美。中世紀作曲家海頓(Franz Joseph Haydn)的神劇《創世記》(德語:Die Schöpfung,英語:The Creation),透過樂曲傳達上主創造萬物自然之美,他用音樂來服事上主,讓人們能透過音樂所呈現的自然之美感受上帝同在。若我們能感受到自然之美,我們才能愛惜自然生態。但要能感受到自然之美,需要有一顆開放且願意的心。

第二、給自己一些時間。感受自然之美需要一段時間,不能走馬看花。天主教靈修方法「默觀」可以說明上述所提的概念。彭迪谷修士(Evagrius Ponticus,345~399年)認為,若要透過默觀達到與上帝合一的境界,大自然是個很好的媒介,透過經驗自然感受上帝,改變我們的內在。保羅說:「我們要注視耶穌,因為祂是我們信心的創始者和完成者。」(希伯來書12章2節)從歌羅西書,我們來思想如何留心自然之美,並轉變內心。我們需要細細欣賞,才能從玫瑰花看見上帝的奧妙,而當我們看見上帝的奧妙時,我們就不會認為上帝是一個只會命令、殘暴的神,我們更能看到那偉大的上主,那充滿在你我周圍的上主。

自然之美能醫治內在獲得力量

柏拉圖認為,愛與美是共存的,美好的事物可以使人心中產生愛,愛能使人辨別美麗的事物。就像當我們看見美麗的自然風景、動植物,我們會有疼惜的心理要保護這一切。因此,自然之美更幫助我們內在的醫治,產生一種得到照顧、保護的安全感。就像是當我們漫步在自然環境之中,我們心靈會產生美好的感覺。

我要再提出兩點,說明為何自然之美對我們具有內在醫治的力量。

第一、大自然不定義人,不批判人。我們在生活當中往往會經驗別人的評斷、批評指教,甚至是歧視。然而在我們與自然建立關係的過程中,我們不會得到任何評斷、批評指教或歧視。

第二、大自然中充滿生命。春天,我們感受萬物甦醒,萬物充滿生機,我們因此得到正面的力量,使我內在的生命力再度被喚醒。我們的信仰,將春天與基督的復活做連結,我們現在所過的復活節,其實是起源於古代日耳曼語區的「春節」(Ēostre),即慶祝春回大地的節日,從萬物復甦的景像,亦能體會主耶穌復活的大能。約翰福音提到耶穌說:「但是,誰喝了我所給的水,誰就永遠不再渴。我給的水要在他裡面成為泉源,不斷地湧出活水,使他得到永恆的生命。」(約翰福音4章14節)就像我們觀看無盡的大海或河流,就能體會耶穌說他是活水的奧祕。當我們坐在湖邊的時候,我們能感受到內心的平靜。

與自然、自己和好,維持合宜關係

曾有人告訴我:「神父,我無法靜默,或是好好坐在一旁祈禱,但是我從小就能坐在溪水邊,一個小時靜靜的看著溪水流動,即便我現在長大成人,我依舊常常坐在溪水邊,看著溪水流動。」我就告訴這個人說:「那這就是屬於你個人的靈修方式了。這個河水可能千年如一日,但是當你看這溪水的流動,心裡的壓力與重擔就能得著釋放。」

生活中,我們也會面臨缺乏動力的時候,觀看溪水的流動,就能體會何謂聖靈的江河永不停息,帶給我們莫大的感動。我們常在聖經裡看到,上主在日頭中、大雨中、暴風中顯現。舊約約伯記中也描寫許多這樣的景象。約伯記裡提到約伯身心承受許多的苦痛,並且向上主抱怨他所經歷的一切。有趣的是,上主並沒有給約伯一個理性的答案,反而是帶著約伯觀看自然萬物。約伯經驗到自然之美與奧妙,爾後理解身為人的渺小,人是如此的不足、無法理解上主的奧妙。基督教的信仰也常用自然來談論聖靈,路加福音提到,聖靈就像風一樣,我們透過感受風的吹拂,就能感受聖靈。許多修士也認為,呼吸就是在吸收主愛的馨香之氣,當我們認真的呼吸,就能將上主的愛吸入我們心中。當我們沐浴在陽光之中,也能感受到上主的溫暖。

聖法蘭西斯修士(Francesco d’Assisi,1182~1226年)曾經對鳥類傳道,並且感謝鳥類、感謝大自然。我們看見許多過往的聖徒,就會發現他們都和自然有很好的關係,聖法蘭西斯修士甚至將一隻狼當成他的朋友,這在在說明了,當我們與自然有合宜的關係時,我們也能與自己有合宜的關係,得到平安。所以我們可以明白,透過自然進行靈修能帶給我們極大力量,來愛護自然,但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與自己的和好。

有一個例子是這樣的:我認識一位修女,這位修女沒有學過園藝,卻能種出很美麗的花;但認識另一位讀園藝學的神父,種出來的花都不好看。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重要的是我們的心,而非我們擁有什麼專業的技術。

我們的環境給我們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我們是否能夠先與我們自己和好,第二個挑戰是,我們是否終能與大自然和好。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