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陌生人 重新詮釋接納

【曾菀妤編譯】為延續2017年所召開的亞洲宣教會議(AMC)訊息,亞洲教協(CCA)與印度基督教智庫「洞察」(Vichara)6月19至21日於印度南部喀拉拉邦(Kerala)科塔亞姆正教會神學院(Orthodox Theological Seminary, Kottayam)以「擁抱陌生人和先知性見證」為題共同舉行研討會。

會議由印度教協(NCCI)主席、北印度教會(CNI)議長P. C辛格(P. C Singh)主教擔任會議主持人。此次會議延續2017年AMC宗旨,幫助教會了解和接納易受傷害的「陌生人」,特指被歸類為難民、國內流離失所者、人口販運受害者及被剝奪其固有權利和尊嚴的移工群體。辛格於開幕致詞中強調,「『接納陌生人』的方式,包括透過更廣泛的跨宗教社群對話、接觸共同解決問題,這也是宣教學的肯定(affirmantion)和使命(mandate)。」

正教神學家K.M.喬治(K. M. George)則表示,當代「接納陌生人的觀念已有所改變,上帝的款待是無條件的,全然對陌生人、弱者、被壓迫者和流浪者開放,但人類的款待卻帶有條件和限制性。」他進一步說明,如今社會面臨的挑戰是「重新詮釋『接納』,並思考在當今地緣政治變化日益加劇的狀況下,為『接納』帶來的影響。」

努爾(Ngur Liana)發表主題演講,他強調,當代神學需以「共同見發出先知性見證,以便擁抱陌生人」作為願景,並抵抗不斷升級的暴力、恐怖主義和仇外心理。他表示上帝是「移民」的上帝,耶穌是「移民」也是「難民」,而聖靈會與這些陌生人同在,與他們共同受苦,並在絕望時期給予盼望。

舊約教授P. G. 喬治(P. G. George)則重新檢視了聖經新舊約對移民的定義,並進一步表示「移民神學」是亞洲處境神學的趨勢,P. G. 喬治強調,「移民不再是變形,而是當代社會的常規。如果教會是代表上帝國的團體,就有責為上帝的子民服務;無論這些人的身份為何。如果教會想要擺脫現在的困境,需要的是想像力和先知性見證。」(資料來源:CCA)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