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小米酒,依法行政,sbalay──一條遙遠的路

7月12日,台東縣政府會同大武分局的警察,到達仁鄉森永部落排灣族Kacalpan家族頭目包顏華的家中,以販售私酒為由,查扣準備於小米收穫祭時與祖靈、族人分享同樂的小米酒,祭典面臨無酒可用的情況。然而,縣政府回應乃因有人檢舉包顏華在網路販售小米露才前往查緝,乃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政府機關面對質疑時最常拿出來的理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屬下機構也嚐過苦頭,為了符合法令規定,機構每過一段時間就得修改組織章程條文,使得法規出現「教會版」與「政府版」的怪現象。其中最引人垢病,也是許多糾紛亂源的財團法人董事產生辦法,「依法行政」得董事選董事這部分。

然而這部分「所依的法」卻只是「範例」而不是「法律條文」。承辦人員因為責任的問題寧可要求照「範例」走,而不去考慮有否比範例更好的規範、方法。「依法行政」常變成一種便宜行事的藉口。

2016年8月1日蔡英文總統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時,曾這樣說:「把過去的種種不公平視為理所當然,或者,把過去其他族群的苦痛,視為是人類發展的必然結果,這是我們今天站在這裡,企圖要改變和扭轉的第一個觀念。」她希望政府與原住民族間可以從了解balay(真相)而有sbalay(和解)。

然而2年來,總統想改變和扭轉的觀念好像沒有任何的動搖,依然在「依法行政」下,讓原住民族繼續受到痛苦。Panai Kusui在凱道500多天了,蔡政府好像是「局外人」;由公部門介入的豐年祭,被許多阿美族人提出來反省是否使年祭觀光化……

道歉,並不是一次談話就結束,後續的行動才是開始。如果道歉後,各級機關沒有努力去實踐道歉文中的內涵,不去了解原住民族對自然、對文化、對土地的情感,而依然以「依法行政」來處理原住民在現代社會所遇到文化、經濟、政治上的問題時,道歉,仍然只是空氣,無關痛癢。如果政府真的重視並願意謙卑地向原住民族學習,森永部落的「小米酒」就不會在收穫祭的2天前被沒收,執法者就會想出「雙贏」的方式來處理而不只是「依法行政」。

8月1日時值原住民族日,不是讓所有原住民放假一天就代表sbalay,而是利用這天再次提醒我們是否願意認識原住民族,包括文化習俗、自然土地等,使我們生活在這裡,sbalay不會是一條遙遠的夢幻路。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