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論壇】凝聚台灣意識成為選手後盾

第一屆「東亞青年運動會」原訂於2019年8月24日至31日在台中市舉辦,不料,中國卻在7月24日東亞奧會臨時理事會上,用舉手表決方式強迫取消台中市主辦權,使得前後投入的6.7億建設費用付之一炬。台中市長林佳龍表示會提出申復,也說「政治不該介入體育」;蔡英文更表明中國的打壓不會改變台灣走向世界的決心。國人普遍為此抱不平,更為那些辛苦準備的選手感到惋惜。然而,中國的蠻橫行徑是因為不滿「2020年東京奧運正名」公投運動,也讓某些人開始怪罪正名運動扼殺台灣體育發展的空間,似乎成功挑起國人內部的對立。

首先,舉辦東亞青運的東亞奧會並不是國際奧會組織,只是幾個在東亞的國家形成的區域聯盟,進行體育競賽,促進國家交流。因此,此次拔權事件並不會影響日後台灣在國際奧運的資格。但中國藉此操作,讓人將矛頭指向東京奧運正名運動,將兩件事情牽扯在一起,以合理化中國蠻橫的行為。

再者,東亞奧會由中國擔任主席,且成員國多半站在中國那一方,等於整個場子幾乎是由中國掌控。事實上,原本中國在2013年給台中市主辦東亞青運,只是為了挽救胡志強在隔年選舉的聲勢,因此現在「收回來」,也只是「剛剛好」挫民進黨銳氣。中國藉由打壓台灣的行徑,目標是顯示其在東亞的霸權,從頭到尾都是政治操作。

無論如何,這都迫使我們去思考,在國際比賽屢遭中國打壓的情況下,台灣要如何走出自己的一片天?悲憤之餘,我們更應去看清中國在東亞有絕對霸權的現實,並在碰壁過後,尋找與東南亞、大洋洲等區域合作的可能性。另外,東京奧運正名公投也應予以支持,迫使政府能帶頭向國際奧會表明堅持要用「台灣隊」出賽的立場,讓更多國家看見我們的堅持與認同。更重要的,我們不只是利用體育競賽喊喊話而已,體育教育、體育政策與環境建設,都需要政府與國人一同重視與努力。我們要用心栽培選手,而非僅在得獎的時候稱讚他們「為國爭光」。

此次東亞青運的事件給台灣一個機會,讓我們看清中國在東亞區域的蠻橫,並進一步思考與其他區域建立體育外交的可能。體育從來就與政治相干,我們應化阻力為助力,藉此凝聚台灣意識,繼續為著東京奧運正名努力,也團結起來成為選手有力的後盾,讓世界看見小小島國的力量。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