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論壇】一隻北極熊的死亡

挪威斯匹茲卑爾根島位於北極圈內,約有3000隻野生北極熊在此地生活,為一個引人入勝的景點。7月底一名觀光遊輪的守衛,在確認周遭環境安全時遇北極熊攻擊,另一名守衛出於自衛開槍射殺北極熊。郵輪公司事後表示這種情況不曾發生過,一般情況下只要對空鳴槍就能確保彼此安全,然而這一次守衛並沒有發現接近中的北極熊,才引發憾事。北極熊遭射殺的照片在網路上發布後,引起討論,也重啟觀光與生態保育的相關討論。

不只斯匹茲卑爾根島,馬丘比丘、威尼斯、濟州島……都因遊客太多而危及環境,菲律賓今年也因環境衝擊決定暫停長灘島旅遊活動。台灣也有類似的問題,例如蘭嶼的垃圾量,就因遊客和漂流垃圾增加一倍。
人基於原始的好奇與求知本能,對陌生環境有探知的欲求,這也許就是觀光的原型。雖然人在自然界中脆弱不堪,但隨著大腦結構越來越複雜,我們越來越能克服限制達成不可能的任務,久而久之,我們逐漸將自己隔絕在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之外,並以介入的方式凝視這個世界,藉以滿足好奇心,觀光產業也因此興盛起來,大自然成為被消費的客體,我們成了享受的主體。自然生態並非用之不竭,無限制的生產和消費,最終是兩敗俱傷。

人的聰明可能成為對自然的消耗;但人的智慧卻能幫助我們謙卑與自然共處。國際生態旅遊協會1991年為生態旅遊下了註解:「生態旅遊是一種負責任的旅遊,顧及環境保育,並維護地方住民的福利。」我國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2003年發表「生態旅遊白皮書」,並提出8項具體可行的生態旅遊政策或行動,除了消極減少對環境的衝擊,更讓觀光有機會成為當地自然資源與人文的助益。

而在信仰上,我們要建立「以神為主體」的心態,認知自己也是受造的一部分,從「享受者」轉變為「學習者」投身於其他的受造中,與之共處。

一隻北極熊的死,映照出人看待自然萬物的態度,迫使我們再次反省觀光習慣,也許不會造成直接且嚴重後果,但可能間接且長遠的耗損大地。生態旅遊不只是旅行的型態,而是一種以上帝為中心的信念,期許我們在每次旅行時,能背負起對自然環境的使命、對人文歷史的責任,將永續的福音帶到我們走過的土地。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