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保護 vs. 宗教信仰 尊重上帝創造的世界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宗教信仰對於人與動物、乃至萬物之間的關係看法為何?宗教信仰是否影響動物生存與福利?台灣動物保護學院於8月11日下午在台北NGO會館舉辦「動物保護 vs. 宗教信仰」講座,邀請基督教會、天主教會、佛教界等關心動保議題專業人士同台座談。

與談人之一、香港方濟會修士伍維烈指出,耶穌用動物作為宣講天國的材料,而且用羔羊形容耶穌的犧牲與獻祭,鴿子形容聖靈;也就是說,從基督宗教來看動物與人,都屬於受造界的一員,都是天主的創造,因此基督宗教要以生態系統的態度看待動保議題,尊重受造界的完整;基於公義,也就是公共福利原則,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例如食用,不能脫離道德及倫理的要求。

包括蟑螂在內,方濟會視天主創造的動物、昆蟲都是弟兄姊妹,所以方濟會的正式名稱是「小兄弟會」。伍維烈說,方濟容許會內修士吃肉,不過他個人選擇不吃葷食;而天主讓人類管理及使用受造界,必須是對人的工作及休閒上有所幫助,且屬合理範圍。例如對治療及拯救人類生命有所助益的前提下,在動物身上所進行的醫學及科學等試驗可以被接受,但必須不違反道德。他說,道德是行為的底線,如為幫助人類必須使用動物,可以參考作法如發展對動物友善的畜牧業,以不讓動物痛苦的方式屠宰。

另一位與談人是《動物福音》(Animal Gospel : Christian Faith As Though Animals Mattered》)譯者、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李鑑慧。身為基督徒,她觀察基督宗教與西方動保運動間的關係,指出19世紀英國動保運動極度批判基督宗教,因為基督宗教存在「物種歧視」,其根源是當代基督教是以人類為中心,屬二元觀點。二元觀點抬舉一方、貶抑另方,於是當代動物解放運動將宗教意識形態視為敵人,宗教是動保運動必須排除的障礙。她說,二元觀點未能解決結構性壓迫,反更強化之。

「但之後動保運動的推力是基督教的思想,引用到創造論。」她說,相信創造論者,經過教義反省,陸續證明基督宗教支持動保運動:上帝創造的物種有內在價值,需要被尊重,藉尊重認同創造的價值,自然對受造物有情感。她進一步說明,動保運動參與過程很辛苦,宗教信仰將是參與者的支撐與慰藉力量。

曾經是佛教法師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表示,佛教也有物種歧視,例如「六道輪迴」與「業力觀」。業力觀是指若去拯救他物,就會承擔其業力。不過,佛教教義其中提到「一切都是緣起」,屬樂觀面對眾生的理性態度,在台灣,佛教比基督宗教更早投入動保,但不可否認基督宗教具有自我批判的反省力,成為當今西方動保運動的重要助力。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