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常的人? 從精神醫學研究看待精神疾污名化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致力於人類學知識大眾化的「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團隊於8月11日晚間舉辦「從不正常的人到現代理性的社會X《不正常的人?台灣精神醫學與現代性的治理》」講座,請到該書編者蔡友月與陳嘉新主講,希望從台灣精神醫學診斷分類系統的發展脈絡,反思社會對於異常身心狀態的反應,撥開精神疾病「不正常」的多層負面標籤,看見「人」的價值。

蔡友月為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也是長老教會會友。她舉例,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病人經歷幻聽或幻視,醫療介入必須將幻覺脈絡化,因病患的幻覺與所處日常息息相關,大眾不能理解的幻覺,背後隱含著性別關係、家庭結構等問題;例如某個研究案例中,病患意圖燒死家人,原因是長久受父權家暴環境影響。

蔡友月提出她的研究「達悟精神失序者與國家偏遠醫療治理」,指出達悟族人精神疾患比率高出台灣本島5~6倍,這個統計數據不能被簡化成族群與基因差異,但國家卻將統計數字視為生物性問題,於是花錢讓精神科醫療資源進駐蘭嶼,卻沒有改善情況。然而,若具有文化敏感度,深入理解病患個體性與其幻覺,反而會明白達悟族遭到長期迫害、甚至對抗惡靈的文化。她向在座聽眾拋出問題,希望與會者日後看待思覺失調患者時能夠思考:不同民族與國家者接受精神科診斷,應該都以現行國際標準化系統為準嗎?精神科醫學治療台灣平地人與原住民,兩者應該標準一致嗎?

曾任精神科醫師、現任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副教授的陳嘉新提到,台灣精神醫學與司法關係越來越緊密,「精神醫師被拉進來處理類似事件,這不會發生在其他科別醫師,這是因為,精神醫學具有社會性。」例如日前台北市內湖區發生男子當街強拉女童案,警方找到男子後,將該男帶往醫院並強制住院。陳嘉新說,類似事件未來或許還會發生,且民眾會認為治安事件成了精神醫療,於是預想強拉女童的男子可能會無罪。

主辦單位「百工裡的人類學家」指出,不同文化中,個人的「異常」行為往往會引起社會的關注、不安甚至恐慌,因此衍生出各種詮釋,甚至治療「異常」的觀點。不管是主張將「不正常的犯罪者」強制就醫,或是以「不定時炸彈」指涉病患,這些社會輿論除了將「不正常」與危險、無法控制等恐懼混淆,也隱含對於特定疾病的歧視與污名化,且社會對特定疾病的理解與容忍度仍十分有限。因此「不正常的人」成為必須被排除、驅趕或強制治理的邊緣群體。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