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召青年,遍地開出文字的花 4-1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大專文字培育事工

Photo credit:Charles Jeffrey Danoff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大專鑑於文字事工人才的栽培、對大專事工的反省及未來文字事工的規劃,計畫整理大專委員會歷史資料,因而在2018年誕生了總會大專的文字事工人才培育計畫。此人才培育計畫由台北大專兩位工作者、傳道師林琬婷與吳祈得共同執行。2017年11月,此計畫先行培訓工作坊。文字事工培育計畫與台灣教會公報社共同合作,並交付《台灣教會公報》連續4期刊登,此為第1期。


(本專題相片由各大專中心提供)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大專委員會鑑於文字事工人才的栽培、對大專事工的反省及未來文字事工規劃的重要,計畫整理大專委員會的歷史資料,因而在2018年誕生了總會大專的文字事工人才培育計畫。此人才培育計畫由台北大專中心兩位工作者、傳道師林琬婷與吳祈得共同執行。

此計畫先在2017年11月進行了培訓工作坊,文字事工培育計畫和台灣教會公報社共同合作,邀請前《台灣教會公報》記者陳怡萱做第一階段的工作坊訓練。工作坊除了分配採訪工作以外,陳怡萱還用了兩堂課的時間,和大家分享採訪、寫作與整理重點的技巧。工作坊共有6位代表各大專中心的學生參加,希望透過學生記者採訪的方式,讓大專生能更深刻認識不同的大專學生中心,更期望能透過不同中心學生的「觀看」與「對話」,幫助各中心看見自己的獨特之處。

工作坊結束後,學生們必須到分配的地區採訪當地工作者,包含中心的歷史沿革、現行的事工、持續的發展和展望。訪談結束後,需將採訪的內容轉化成適合閱讀的文字資料,交付《教會公報》刊登,也就是接下來4期將刊登的內容。

文字培育計畫希望藉由學生的參與,慢慢組建大專團契60年來的點點滴滴,透過一點一滴累積的方式,將過去長老教會大專事工的思考運作組織起來,提供現在及未來做事工參考,特別在變化快速的現代社會中,思考長老教會的大專事工如何日益精進及各地區不同的可能性,進而一方面將福音帶入大專校園,也紮實地培育原本就是基督徒的學生。透過大專的文字培育計畫,讓我們一起進入各區域大專不同的思考與看見吧!(總會大專文字培育事工小組)

台北大專中心

不一樣的體驗,不一樣的造就

◎陳致綸(台中大專中心學生)

台北,台灣首都,最重要的政治經濟中心,流行文化的集散地、便利的交通、繁華的大都市,塑造出一幅專屬於台北的光景。

台北大專學生中心,前身為美南差會於1954年成立的「學生聯誼所」,起初並無團契組織,僅有寒暑假的營會、查經及座談等。直到1961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在青年部底下,成立了大專學生輔導委員會,分為北、中、南三區活動。

起初學生事工推行不順,因此開設吉他班、英語班、茶會及座談等活動,作為福音傳揚的預備。一直到1968年,台北中會與七星中會共同組織「北區輔導委員會」(即目前北區大專事工委員會),並設立台北大專學生中心,才終於成立北部第一個學生團契──銘傳團契,並逐漸開花結果,團契組織也漸漸定型。

時至今日,台北大專已成為組織完整、規模龐大的學生中心,50年來幫助許多學生,不論在信仰的造就、生命的成長、生活的陪伴上,都有很好的果效,並成為學生極大的靠山。

目前中心除了張主憫牧師之外,另有3位傳道師林盈昌、林琬婷、吳祈得,協同姊妹劉映君、弟兄王博賢及行政助理吳欣芩成姊妹,陪伴學生度過大學生活,在信仰生活上成為幫助。

漂泊感轉化獨特樣貌

說到台北大專,我們往往會跟台北的社會環境連結在一起,從1980年代開始,許許多多社會運動或流行文化的風行,多是以台北為中心發散,也因此,身處首都的台北大專,自然而然成為團契與社會的第一線。然而,台北極為便捷的交通,以及多元的信仰及社會環境,卻也造成了團契間契友流動性非常高,致使各團契中,許多契友對於擔任同工始終多了一點顧慮,形成一種「漂泊感」。

為了要使這樣的情形最小化,在活動的安排上,就需要不斷地嘗試新的聚會方式,在既有的活動之下嘗試更多的可能性,並有不一樣的發展,最後跳脫既有的活動循環,創造出新的特色活動。不過,同時仍保有台北的都會特色,針對現下發生的社會事件或現象,舉辦講座或座談,甚至舉辦相關的禱告會,因此,藉由多樣的聚會、活動,將台北特有的「漂泊感」轉化為屬於台北大專的樣貌。

台北大專的種種活動安排,看似是分散的聯想,其實背後都有一個設計的脈絡,便是大專中心規劃的年度計畫。大專中心規劃的年度計畫,分為三個階段:心靈關顧、門徒訓練、宣教實踐,是共約4年的長期計畫。不盡然完全照著上述的順序進行,而是同時觀察各團契的現況及當時的社會情境,適時調整方向。如此一來,才能在與社會接軌的同時,達到心靈關顧、信仰造就的終極目標。

寬廣的信仰看見

從2017年開始,台北大專也與蔡瑞月舞蹈教室合作。蔡瑞月舞蹈教室是兼具文化、歷史及藝術三個層面的團體,台北大專與他們合作,不僅可以加強學生與土地的連結,也能藉此達到互相為彼此宣傳的雙贏局面。另外,每個月固定舉辦的專講,也與馬偕協談中心合作,以更精采的專題演講、更加深刻的凝聚彼此,創造更深厚的連結。

一直以來,台北大專就是走一個比較特別的神學路線,台北大專中心工作者張主憫牧師說道:「我們是福音的,但是沒有那麼福音派;我們是宣教的,但看起來我們的宣教方式也不是集中在靈魂的得救,但,我們需要注重這一點:每個人在團契裡面靈命的更新跟得著,所以我們會是教育的、是培訓的。」她認為,台北大專是一個組織,來到中心的學生,不論在教會中的身分是什麼,在學生團契的時間畢竟是短的,在教會的時間是長的,這不代表大專團契不重要,相反地,反而更重要。希望學生在這裡可以得到一生的感動,然後願意委身在教會服事。大學四年是人生精華時期,可以比較自由地運用時間,要選擇有更多元的看見,除了這個世界的多元,長青團契既然是學校裡面的團契,可以看見不同教會的特色,同時也將自己的信仰特色帶進來。「來到這邊,就是一個交流的空間,去認識別人的,同時更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我們期許這裡真的有這樣的空間,大家在這裡可以很真誠地對話,真誠地碰撞。」張主憫說。

信仰是屬於自己的,真心相信,並非因為大眾普遍相信,而是因為這個信仰對個人而言,是重要的、是特別的。或許會來長青團契的學生大多本身就是信徒,但在長青團契的場域當中,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所信仰的上帝。

不一樣的體驗,會有不一樣的造就,這不僅是台北大專的願景與期許,我認為,這更是整個長青團契最核心的關鍵。長青團契不僅僅是大學裡面的學校團契,更是將信仰真正內化的一個關鍵。

小檔案

●地  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B1
●電  話:02-23628054
●輔導團契:師大長青(國北/市北/師大)、台師長青(台大)、陽明長青(國北護/陽明)、干豆門長青(北藝大)、世新長青、政大長青、科大長青(台科/北科)、士林長青(東吳/銘傳/大同/台北城市)、海洋長青、實踐長青(實踐/德明)、淡江長青、輔大長青、台藝大長青、華夏長青、致理活泉、文化長青、長庚團契、北大長青,共計18個。
●更多資訊請臉書搜尋「台北大專學生中心」。

 

新竹大專中心

We care
我們可以、我們能夠、我們改變

◎李筱薇(台北大專中心學生)

1963年,新竹中會設立大專學生事工輔導委員會,並將1962年在大湖設立的山地學生中心納入事工。1967年宣教師惠立夫前來新竹協助大專事工,隔年聘請吳弘毅傳道為第一任大專工作者。

1969年,牧師楊清吉接任學生工作者,直到1973年6月底止。當時已成立清大團契、交大團契、元培醫專團契、龍華工專團契和山腳團契(現中原長青團契)。其中更因著中原大學長老教會青年投入野外主日學,協助創設了內壢教會。這期間,學生事工透過專題演講、查經,幫助校園內的大專學生。

1973年7月至1977年7月期間,雖然沒有專任工作者,卻在義工輔導彭德貴牧師、鄭葦舟牧師(負責新竹區)、曾政忠傳道(負責中壢區)協力關心下,大專團契的青年仍繼續接受裝備。

1977年張德麟牧師受總會大專事工委員會之託,繼續新竹區的學生工作。他從中壢教會的聯合查經班開始,聚集各大專院校的學生。當時有中央大學、中原大學、南亞技術學院、萬能技術學院及聖德基督書院的學生參與,這些大學逐步各自在學校成立了團契。

至此,新竹中會漸漸對大專事工有更深入的認識、了解和支持,於是在1983年春季議會議決每年4月第二主日為大專紀念主日。至1985年,大專團契增加為8個,張德麟向中會說明需要一位專任工作者,中會議決聘請兼任工作者一名,該年8月傳道師洪健棣到任,並兼牧香山教會。1986年,中會春季議會通過成立大專事工部,於是1988年增聘一位工作者林鴻祐傳道師負責中壢區大專事工。

其後十數年間更換幾位工作者,皆盡心盡力關懷學生的信仰生活,也為今日的學生事工奠定穩固的基礎。現今有許多從新竹大專中心的團契畢業的青年,任職於各行各業,並成為今日教會的中堅分子。

不只在乎自己

目前新竹大專同工成員有兩位全職牧者李志晟、邱敏郁,和兩位事工助理曹力云、劉日恆,目前尚缺一位行政助理,歡迎加入我們的行列。新竹大專負責關心的區域涵蓋桃竹苗三地區,林口以南至大甲溪以北的範圍。精神宣教理念是「We care」,由最初新竹電台口號「We can」發想,代表的是我們可以、我們能夠、我們改變,結合當時的流行用語「W
ho cares」(誰在乎),「We care」用意是呼籲青少年和社青,不要單單只在乎自己的事,也要關心身邊周遭人事物的發展。

新竹大專的特色活動包括「可以若你要」營隊,是希臘文「團契」的音譯。這是一個營期三天的營隊,幫助團契學生藉此認識什麼是團契,並了解團契的運作型態及模式,同時也是讓來自各團契的學生彼此認識的營隊活動。

「同工聚一聚」則是讓新竹大專團契同工聯合聚一聚,為的是讓新竹大專各團契同工間有更多連結,聆聽學生對同工更多面向的想法,並藉此機會討論學生發起的學生事工。

2013年開始,因期待成立聯合團契,一學期舉辦一次聚餐,以聚餐方式招聚桃竹苗各團契同工認識彼此,但因每學期都會更換新的同工,所以可說是一大困境。從2017年開始,以開放空間會議(OST)方式,除了彼此認識之外,也發想事工。

此外,新竹大專注重與教會的關係,除了辦公地點設於公園教會4樓,感念各地方教會給予的幫助。也在每年定期舉辦青少年輔導培訓課程,並從2017年開始與新竹中會青年部共同舉辦新竹中會聖經神學研究班,並推動與同儕屬靈夥伴一起讀經,吸引青少年、社青同來了解,將大專事工的收穫轉而投注在培育教會種子人才事工上。

目標聯合團契

目前新竹大專遭遇幅員廣大、人力分配不均的困境,由於負責的地區涵蓋桃竹苗地區,導致牧者、同工大量時間花在來往團契間的交通。團契輔導、活動規劃、專車接送學生聚會、紀念主日報告等,現主要由兩位牧者共同承擔,同工希望能再聘請另一位全職工作者投入,平均分配桃竹苗地區的輔導工作量。

也由於區域廣闊,各團契不便時常聚集,以致新竹大專中心目前仍無法成立屬於自己地區的聯合團契。部分團契學生仍須由牧者接送至聚會地點,「交通、距離」成為了最大的困擾。

若要成立聯合團契,必須在各團契間選出會長,固定期間召集幹部至同一地點開會,必須不嫌麻煩坐長途車赴會,並用心去理解開會內容,甚至畢業後一屆再傳一屆。

至今,新竹大專工作者們仍持續努力促成屬於新竹地區自己的聯合團契,一切放在代禱中。

今年新竹大專邁向55週年,期待能招聚55名畢契成為大專之友,每人每月定期為大專事工奉獻500元,成為大專校園宣教事工的支持,並共同回應對這世代青年的呼召及經驗上主的恩典。

小檔案

●地  址:新竹市光復路二段523號4樓
●電  話:03-5620289
●輔導團契:銘傳、萬能、中央、中原(中原、創新、健行三校聯合)、仁德、育達、方舟、梅竹(交通、清華兩校聯合)、明新、中國、中華科大、大華、香山(中華、元培、玄奘三校聯合)共計13個。
●更多資訊請臉書搜尋「呼叫桃竹苗長青分部-新竹大專學生中心」。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