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凡台南報導】由台南中會太平境教會主辦的「2018盛夏管風琴・風雲會合:太平境管風琴設立40週年音樂會暨音樂營」8月19至24日在太平境教會、台南神學院、台南中會南門教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高雄中會鼓山教會等地展開,除了大師班以及專題講座,每個晚上都有音樂會供聆賞。

(攝影/陳逸凡)

在8月19日下午於太平境教會舉辦的「聖詩節慶開幕感恩禮拜」中,特別由太平境教會、民族路教會、看西街教會聖歌隊及太平境教會喜樂室內樂團、敬拜團,搭配台灣神學院陳琇玟老師所設計的禮拜流程,以不同色布更換,結合舞蹈、音樂、點燭等程序,透過教會曆走過主耶穌基督的一生。

台南神學院音樂係副教授劉信宏揭開管風琴音樂會序幕。(攝影/陳逸凡)

當天晚上的音樂會則由台南神學院音樂系劉信宏教授登場揭開連6天音樂饗宴序幕,並安排當年協助安裝太平境教會管風琴的技師張朝任回顧當年往事。張朝任說,當年自己只是一個年約17歲的年輕人,在樂器公司當學徒,第一台協助安裝的是台灣神學院管風琴,太平境教會管風琴是他協助安裝的第二台。

張朝任說,管風琴結構複雜,包括由錫跟鉛製造的大型金屬管,小至跟筷子差不多大小的木頭,內部還有羊皮等零件,移動時需經拆裝等程序,太平境教會管風琴1880年由美國製造,經歷5次遷移,期間難免零件遺失,包括台神及太平境的管風琴,有部分零件就是由他親手複製的。

張朝任回顧當年安裝往事。(攝影/陳逸凡)

當年管風琴的安裝主要由施麥哲牧師(E. Stanley Smathers)帶領,由於台灣氣候高溫潮濕,很多零件由於保存不當受損,太平境教會管風琴還先運送至施麥哲位於屏東的住處維修,張朝任也一同在屏東住了8個月協助維修,每週都會騎摩托車往返台南屏東進行安裝事宜。

由於太平境教會管風琴屬於開放式場地,內部容易累積灰塵,張朝任說,每次進行維修保養,鑽進管風琴內,都像從礦坑出來一樣全身烏黑。他說自己只是來自屏東鄉下的孩子,鋼琴跟管風琴他都不認識,但是上帝安排他來照顧這一台琴,這台琴已經一百多歲,「未來就算我們都不在了,這台管風琴還會繼續在這裡唱歌」。

張朝任說:「就算未來我們都不在了,這台管風琴仍將繼續唱歌。」(攝影/陳逸凡)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