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與勵行 ──光彩的要素

高金田(退休牧師)

人都渴望有喜樂亨通的光彩人生,到底那樣的人生從哪兒來?我們明知它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也許有人在美好的傳承、家境、背景中獲取,或是幸運地行在一帆風順的道上。沒錯,人間確有這樣的福氣者,但那是屬極少數的。對大多數者,喜樂亨通是基於立志、用心、流汗、吃苦、奮鬥而得來的;亦即經由人的意志和行動形成。不過,人的意志是柔弱的,往往隨景氣和際遇而改變,致使初衷喪失,所望落空。這是人間現象。

在柔弱意志下,人往往會陷入於望而不及的掃興中。為了引導並扶持人堅固意志朝著所望,奮力以赴,天父透過耶穌作為其與人溝通的管道,以身作則,帶領人本著信心發揮才能,向著目標勇往邁進。這是天父經由基督的言行舉止催促世人活的人生。

存活於平凡人間的耶穌,並沒帶給我們一串稀奇的求生妙方,卻處於情況中,推動人對天父的信靠,腳踏實地拿出身上的能量,耐心而為。換言之,主呼籲人憑著信運作身上的才能。

什麼是信?乃是瞻望奮鬥的人生。所謂瞻望,意即對全能上帝的仰慕求助,以及對自我的鼓舞推動,而奮鬥是向著所望善盡才能的勵行。所以,信心是望與做的結合,而非單是有遠眺的把握心境。沒有做的信就是空虛的幻想,無濟於事,如雅各的警告:「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各書2章17節)

耶穌到世上來的首要任務乃培植世人建立信心的人生。每當主面對貧困者或病痛者來求助時,祂都有個居先的探詢:「你們相信我能改善或處理你們的問題嗎?」如得知對方有積極的信心和迎向的意志,祂就伸出扶持的雙手,讓對方勇於向處境挑戰,行出克服的作為(參看祂治病和行神蹟的記述)。這是基督傳授的信仰人生觀,是基於堅強的奮鬥精神,仰求全能者的指引和協助,付出一己的力量,向著目標費心力。這是最具實的信仰人生:信打動行,而行成全信。

活出信心 把道行出來

可能我們聽到一些熱情的宣道,呼喚人只要信凡事交託主,就以為不用勵行,事就會成。其實信不是凡事交託,由主代勞,卻是凡事盡心而為,求主成全;這是主心目中的信心人生,顯示於祂以五餅二魚給五千人吃飽的神蹟上。

馬太福音14章13~21節記載,群眾面臨生命危機時(饑餓),主叫在場人運用才幹(拿出擁有的食物),而後祈求天父協助(禱告),危機獲解除(大家吃飽且有餘)。此乃聖經傳揚的信仰人生:腳踏實地向前奮鬥。有信有做的人,才是個信仰人,也才會蒙主的悅納稱許(馬太福音25章14~30節)。

信心不光是個意識形態,而是有展望和抱負的行為,亦即有朝上、朝前拿出作為的動態人生。如同為不結果的無花果樹努力的園丁說:「主人,請再寬容一年,等我挖鬆它周圍的泥土,加上肥料。如果明年結果子便罷;不然,你就把它砍掉。」對不如意的事不要馬上灰心後退:「把它砍掉了吧!何必白占土地?」(路加福音13章6~9節)信心需有耐心,失敗中再設想往前勵行。

活躍信心不受信念、教條或儀式的束縛,卻會處於情況中有應變的心胸與作為。我們在禮拜中、培育中、靈修中、佈道中聽了許多的生命教導,對這些教導應會活用,即在不同的處境、際遇、對象中,以適時、適人、適情的語言和行為,甚至無言的靜坐,予以實踐。活躍信心的人生不會對教義、理念、規章做生硬把持,卻會看現象、民俗、人情,做適宜的伸縮使用。

主耶穌自身曾以具體的行動,為我們樹立榜樣。依當時猶太人的教規和傳統,在安息日不能做任何事,主卻在安息日為病人醫治,又讓門徒於饑餓中到麥田裡拔取麥穗吃,遭受堅守教規法條者的攻擊時,主就反問:「假如你們當中有人有一隻羊,這隻羊在安息日掉進坑裡去,怎麼辦呢?他不把羊拉上來嗎?」(馬太福音12章11節)祂訓勉我們,信心不是死守教理法條,而是要發揮慈善的作為,使生命發光。

有信心的人,會在合情、合時、合況中勵行,他不光是一位嚴守宗教理念,或勤參宗教活動的人,而是一位會把信念在實際場合和人群中應用於行為上,力求作個符合情理的勵行者,不受制於傳統思維和教規。

禮拜天的敬拜,對我們來說,是個重要的生命培植教育時間,是信仰獲造就的良機,信徒應珍惜把握的時刻。不過,主也提醒我們,除了忠心於禮儀活動,更重要的是,在適當和必要的場合予以應用,如此,禮拜中所得的道理,才是活生生的道理。主所喜愛的信徒是把道行出來的人,不僅止於熱情參加教堂中的活動,在好的撒馬利亞人故事中,我們看到,耶穌並不欣賞那個只顧禮儀參與的祭司(教徒)。(路加福音10章25~37節)

妥善預備 勵行才能

有信心就須有勵行的表現,勵行並非輕而易舉,要有知識、經驗、設想、判斷、安排等條件。在這些預先因素運用下,才知有沒有可能去行使,要有什麼作為。另言之,當我們想從事一項工作,不可缺乏預備的行動。

主耶穌慎重地叮嚀:「你們當中有誰想蓋一座高樓,不先坐下來,精打細算一番,看看有沒有完成全部工程的費用?……假如有個國王領著一支一萬人的隊伍,要去跟另一個擁有兩萬人軍隊的國王打仗,他一定先坐下來估量自己的實力,看看能不能對抗敵軍。」(路加福音14章28~31節)事前需要先規劃、評估、判斷,這是主對我們的開導,希望我們花心血投入。

勵行不光是運作手腳和體力,要有有效的勵行不僅要有一般的和相關的知識,更需有專業的技能,甚至對世事人情要有洞察。這些必要的知識從哪裡來?透過受教、探討、研究和經驗而得的。得教育者會有行事為人的知識,在信心的瞻望中會憑知識去運用建設性的精力,主就這樣推動我們:「所有聽我這些話而實行的,就像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馬太福音7章24節)有信心的人又受良好和啟發性的教養者,會在必要和適當的時候與場所,發揮身上的智力與才能,行使合情理的作為,朝向所望而邁。

所以,受教乃是產生和提升勵行的先決要素,因為學識形成思想、思想影響行動、行動展現功效。這是為什麼教會很重視並鼓舞信徒接受教育,以儲備信徒行動的質與能,讓傳福作為閃耀。

基督教的中心信息「道成肉身」,具體地彰顯於耶穌基督的人生,其一生表現要把瞻望活出,讓堅持的信心在作為上顯示,即以行展示信的人生。凡信奉和追隨祂的人在有語或無語中應朝此方向去勵行,那是得主欣賞和稱讚的生命型態。要下多少能力?每個人擁有的能力不相同,各有各的天賦與特色,天父沒有死板的要求,僅期待每個人發揮各自具有的才能,不管多或少,只要用心去做,就會同得天父的稱許讚揚,歡樂天國之門就為他們打開;反之,沒有作為的人,那門就緊閉。那只顧自我得失與安危不敢用心者,將被淘汰(馬太福音25章14~30節)。

人在有限和不完整的天性裡,大多把勵行放在自我和親朋的好處上,基督推動我們脫出這個狹隘圍牆,將勵行散發到自我外的弱小者與困苦者身上,幫他們得釋放,更重要的,協助他們培植能力,以樹立成長和會發光的人生。基督身上的光彩乃閃射自祂為世界和需要者去勵行,甚至付出一己的生命,並囑咐我們朝此方向行使才能,即實踐其呼籲勇於背起建構人生的十字架。另言之,基督鼓吹我們不僅要用心於「獲取」的勵行,也應致力於「給予」的勵行。

×  ×  ×

從生命的建構與運作角度來看,教會是信心培植處,社會是勵行地。有信心的培育,生命才會有活耀、瞻望和開創的風格,盡力的行使,才會有具體的成果。教會與社會應保持密切的互動關係,生命才會閃射明亮的光彩。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