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畫時光機】四季之秋-從樸實日常看豐盛恩典

在人們的印象中,秋日無疑是豐收的季節,農作物紛紛成熟結實。邁入豐收前,萬物都得經過一番辛苦的成長與掙扎,所幸這段日子裡,上帝的恩典從未停止。我們在進入秋天的這個時節,也來看看古典時期畫家從掙扎到豐收的過程吧!

◎吳溥芳

神聖與真實的掙扎

過去的歐洲,畫家時常煩惱如何在畫布上同時表現兩件事──恩典與自然,或者說神聖與真實。如何畫出恩典的神聖意義,又不失去自然的寫實性?如何在肉眼捕捉的真實裡,表現超自然的恩典呢?簡單說就是,如何用真實的物質描繪看不見的東西,例如「愛」呢?

或許我們可以畫一顆大愛心,但如果要講究這顆心的真實度,就得畫一顆撲通撲通的大心臟,變成在畫血淋淋的器官……想像在畫廊裡,一幅畫的標題寫著「愛」,畫裡卻是桌上擺著一顆大心臟!恐怕會有人吐槽,標題應該改成「凶案現場」吧!如此一來,就只表現眼睛看得見的真實,卻失去了超越眼睛所見的意義了。所以不少畫家覺得,在畫布上純粹寫實沒有太大意義,他們更喜歡用象徵手法作畫,可惜這麼一來,卻又嚴重忽略了上帝所造真實自然的美好。

靈感的來源與豐收

那時人們已經歷了太多動亂,難以透過周遭環境看見美好的意義,因而期盼超自然的神聖使他們得到解脫。可是耶穌說:「在世上你們有患難,但你們放心,我已經勝了這世界。」(約翰福音16章33節)祂不求上帝讓我們離開世界,只求上帝保守我們脫離惡者。

十六世紀左右,因為宗教改革帶領人們回歸聖經,人們領悟到原來上帝國度初登場的方式,不是把人帶離敗壞的世界,而是藉著耶穌非常卑微的進入罪惡世界,成就最偉大的救贖,讓人不分貴賤,只需透過信心就可以領受救贖。領悟到這點,畫家開始以嶄新眼光看世界,發現原先以為看不見意義的自然也有上帝的眷顧,卑微的生活也有上帝的肯定,恩典不是遙不可及,自然也不是沒有意義。

於是「恩典」與「自然」得以結合,藝術又一次進入豐盛的一頁,而且是以下列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現。

一、微不足道的主角

首先,繪畫主角從聖經人物、英雄神話人物及王公貴族,轉為平凡的人事物。一種是描繪大自然的風景畫(landscape),或描繪居家雜物的靜物畫(still life),另一種則是描繪市井小民的風俗畫(genre painting)。

這些風景畫給人帶來心曠神怡的感受,而不具威脅感。靜物畫則充滿靜謐的樸實與細膩感,即使微不足道,仍可從畫家的筆觸,看見他們多麼珍惜這些小東西,恨不得把這微小之物的一切,以最美又真實的方式表現出來。若你有機會在畫室練習靜物寫生,不妨想像上帝的手,如何慈愛的造出香甜的水果與可愛的植物吧!至於風俗畫中的小人物,則往往流露出一種平凡的幸福。

二、簡樸的美感

雖然古代沒有相機,更沒有美肌功能,但古早時期的畫家自己就是製造美肌的神之手,他們懂得利用畫筆達成現代所謂的「照騙」(照片)效果,用最理想的方式呈現被畫的物體。但就像美肌功能一樣,一見到本人,你可能會心碎……。

但是十六世紀的畫家們,他們誠實的畫出人的真實樣貌,你會看見穿著老氣衣裳、毫無身材的大嬸,做著無聊的家務事。神奇的是,這種誠實的畫,不會讓你覺得醜陋,反而從畫中看見平凡與崇高,因為上帝看顧每一樣平凡的事物,也與他們同在。

畫家沒有視而不見這個世界的破碎,也沒有失去對上帝的信心,在洞察到這世界的甘苦交織之下,他們不刻意美化人與自然,但也不貶低他們。在他們眼裡,罪人是蒙恩的,日常是榮耀的,平凡是脫俗的。這造就出一種簡樸之美,也造就了繪畫史另一段黃金時期。

《浪子回頭》,林布蘭,1663~1669年。

三、林布蘭的寫實與超脫

這段時期的代表性畫家之一,叫做林布蘭(Rembrandt),舉凡風景、靜物、人物,都是他非常擅長的類型。他的作品透過光與影的對比,帶來強烈的戲劇感,可是不會讓你覺得不夠真實。

更重要的是,林布蘭成功的在自然的真實性中傳達看不見的屬靈意義,特別是前面這張《浪子回頭》(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仔細看這幅畫,你能夠看見忘記自己大有恩典而一味嫉妒弟弟的大兒子站在黑暗之處,而那個曾經放蕩不覊卻真心悔改的小兒子,因重新被父親接納的恩典,卻站在光所在的地方,這,不就是我們每個蒙上帝恩典得到拯救之人的寫照嗎?


秋日任務

人以為微不足道的,上帝卻不會輕看。小朋友,生活中有許多不起眼的事物,是你習以為常、覺得無聊、一點也不威風、不美麗、不是人生勝利組?可是上帝肯定這些微小的事!你可以和畫家一樣,試著體會其中的榮耀,甚至拿起筆來,畫一張現代版的人物畫喔!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