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博物館原音重現展 呈現原轉議題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舉辦「原音重現:原住民族文學轉型正義特展」,介紹原住民族文學,也帶領社會認識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遭遇,以及遇害的原民菁英。這項展覽為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台灣文學館合作,展期即日起至今年11月30日結束。

白色恐怖期間,台灣許多原住民族遭羅織罪狀,被羈押、逮捕、監禁、甚至慘遭槍決,特展特別展出鄒族領袖高一生的遺書及獄中書信,並播映泰雅爾族受難者林昭明、王宗霖、邱致明、葉榮光及周萬吉的影像紀錄。隨著檔案、文獻出土與研究,戒嚴時期遭受國家暴力對待的原住民菁英得以恢復名譽,朝轉型正義目標前行。

(攝影/邱國榮)

回顧原住民白色恐怖受難史,可謂血淚交織。林昭明(瓦旦・達拉)1948年就讀建國中學時,和就讀台北師範學校的原民學生高建勝、趙巨德成立「蓬萊民族自救鬥爭青年同盟」,欲實現原住民自治。1952年9月林昭明被逮,以「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罪名被判刑15年。根據國家檔案局資料,同案尚有任職新竹縣新樂國校教員的葉榮光遭判刑5年。

此外,王宗霖就讀桃園農業學校時,參加「山防隊」,遭判刑12年,執行徒刑8年。邱致明任桃園三光國校教員時遭判刑5年,理由是改編歌謠羞辱蔣介石及組織「山防隊」圖謀叛亂。案號53115的周萬吉,當時是台北師範學生,被控知道原住民同學高健勝是匪諜,卻未向政府告密檢舉,遭判刑2年6個月。

(攝影/邱國榮)

特展在原住民族文學部分,呈現的是轉型正義議題,有「土地正義」「語言文化」「姓名認同」「翻轉歷史」與「歌謠傳唱」,透過故事、歌曲,以文學的力量促使民眾省思原住民轉型正義的各個面向與必要性,發出共鳴,重新認識原住民族的歷史面貌與優美文化。民眾在特展現場可觸控螢幕隨選聆聽10首原民母語或華語演唱的原住民歌曲,了解原住民從被採集、觀看的「他者」進入「主體發聲」的過程。

高一生兒子高英傑7月出版《拉拉庫斯回憶:我的父親高一生與那段歲月》,新書發表會8月18日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舉行,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受邀致詞。陳俊宏表示,像他這樣在戒嚴時代出世的人,對台灣土地、文化的認識都是斷裂的,更不用說對原住民族的認識。期待更多原民轉型正義研究能夠陸續出土,人們可以了解國家暴力下的原民苦難,連結社會對轉型正義的殷切期盼,共同逐步完成轉型正義的目標。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