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菀妤編譯】作為亞洲教協(CCA)「共同打擊亞洲HIV病毒與愛滋」(ATCHAA)事工計畫的一部分,CCA邀集來自亞洲8個國家的教會和基督教組織的代表,8月15日至18日在泰國清邁舉行的區域諮詢會議,主題為「HIV/AIDS,性傾向與生殖健康」,與會代表探討了在愛滋議題上為亞洲創造空間的可能性,會中並邀專家與實務經驗者就愛滋病、性傾向和個人的身體、心理、社會、情感和精神方面的生殖健康分享。
CCA總幹事朱納卡拉(Mathews George Chunakara)在開幕致詞中指出,HIV病毒和愛滋病的流行已被亞洲教會認為是必要解決的重點,CCA在1990年代初期、教會尚解躊躇時,即開展相關事工,然而,由於各種因素,實現討論生殖健康和性健康權利,諸如評估HIV病毒與愛滋病預防和治療的議題架構,至今並未列入CCA的大會議程中。他強調:「HIV病毒與愛滋病議題與性健康和生殖健康息息相關,在亞洲教會必需要面對、處理已然普遍存在的問題。」
菲律賓聯合教會(UCCP)牧師賈洛畢羅(Alfred Candid Jaropillo)帶領成員於開幕禮拜中重新反思上帝創造的多樣性,並再次提醒眾人,我們是按上帝的形象所造,基督徒需要接納身旁每個人。印度那加蘭邦浸信會(NBCC)賈米爾(S N Among Jamir)則於處境讀經時段中點明,在包容性的背景下閱讀和重讀聖經、歡迎陌生人及友善對待社會邊緣群體的重要性。
印尼雅加達神學院教授蘇雷曼(Stephen Suleeman)專講「人類性傾向的神學觀點」,簡述印尼愛滋感染情況,以及了解人類性傾向和生殖健康的必要性。CCA愛滋事工計畫統籌負責人拉山馬維亞(Ronald Lalthanmawia)強調,必須要在受造物不盡相同、具有多樣性的共識前提下,才能進一步在醫學領域中理解人類性傾向與性別議題愛滋病傳播與影響的涵蓋廣泛。
NCCP牧師諾摩羅莎(Carlene Nomorosa)舉實例說明社會對性的避諱隱晦,反而導致年輕人接受錯誤訊息,並對性行為產生誤解。來自日本東北學院大學的年輕女神學家藤原佐和子則整理近幾年來教會機構在日本社會文化背景回應性別議題的做法。她表示,「直到現在,普世組織在推動『如何看待人類性傾向』的議題上仍遭漠視,有必要開闢教會對話空間,改變固有態度和看法。」
神父Abin Abraham則與參與者分享Malankara Mar Thoma Syrian Church in India成功賦權並推動關懷跨性別者事工,共計觸及了孟買的200多名跨性別者和雙性人。他透過實務經驗,闡述如何賦權予教會和邊緣者社群,協助雙方合作解決跨性別社群的社會經濟需求。
此次諮商會議,承認人類性傾向的多樣性,教會必須透過聖經和神學回應該問題,並積極在社會中創造安全的空間,向受影響的社群伸出援手,使他們有歸屬感。與會者咸認,應持續「在亞洲處境下進行神學反思,並繼續建立共識,使教會及領導階層具有議題敏感度」,當前也必須加固亞洲各教會對愛滋議題作出積極回應,並盡速建立一個促進資源共享和相互學習交流的共同平台。(資料來源:C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