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思辨的基督教

馬漢忠

藉由上帝所賜予的智慧,在學習看似毫無邊際、近乎無限的知識之中,任何一位自許追求耶穌基督的基督徒,在他們這一生裡,必然會思考有關上帝的事情。耶穌會會士笛卡爾曾說:「人對一切事物至少要懷疑一次。」

笛氏的宣言,相較於上帝全知的屬性,一如鏡子中相反的映象,隱約寄寓著人們在認知上的事實與特權,也就是全然的懷疑,亦即,我們事實上並不知道所有的一切,對上帝的認識更是有限,於是那脫胎自理性之中的懷疑,反而是勢所必然。

基督教並非一個排斥懷疑的信仰,聖經中的傳道書便是充滿了深具內省性以及懷疑論氛圍(skeptical vibe)的一卷書,因此,反而是懷疑以及問難(questioning)成就了基督教,而非一般認為的「確信」。

這樣的思考對於教會中的理性主義者而言,並不是一概如外界所認為的是一種「對上帝的否認」,或是「對神的褻瀆」,而是這一切的思索早在上帝的靈鑒中為其預見,上帝顧念我們的所思所想,亦樂意我們顧念祂,時時思索著祂的一切。

經上論及「神是一個靈」,「靈」作為肉眼不可見的實體,這意味著上帝本身是「抽象之抽象」,在信仰的意志中人予以篤信,以情感投入完全的依靠。

然而理智亦為人對上帝的圖像予以銘刻,使上帝在理性中成為「可思的對象」,上帝並非理性所不可參與的對象,否則我們不能思考上帝,上帝也絕非不能敘述,而是說這樣的敘述不盡完全(亦即是有限的)。
基督教在歷史上的發展,對於上帝本質的懷疑(或是說種種「不確定的神學思想」所引發的爭論),以及教會權威意見的不信任,基督教在跌宕起伏的懷疑汪洋之中,至終在歷史的某一點上尋得了「確信」得以落腳的應許之地,「懷疑」則戲劇性地成為基督教信仰的「保證」。

理智作為吾人心靈的純粹本質,基督徒皆知經上所說「當用心靈與誠實來敬拜祂」(約翰福音4章24節),也就是說,人對神並不是只在感性的層次上依戀祂,更也在理性的層次上愛慕祂,因為,對於神的思辨即是理性對於上帝的敬拜和讚美。 (作者為基督徒)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