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論壇】醫療專業並非政治牛肉

隨著年底大選投票日益接近,政治口水與政策牛肉也輪番被端上檯面。近來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提出「醫療觀光」政見,喊出要推全亞洲最便宜的醫療,「鼻咽癌120美金、乳癌200美金」,期望吸引選擇至海外就醫的國際病人來台。此話一出,即遭批評是「賤賣台灣的醫療專業」。

隨著全球化貿易往來漸深,新興產業也隨之衍生,「醫療旅遊」日益盛行,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可觀的經濟收益也使得一些開發中國家趨之若鶩,並當成產業發展重點,包括泰國、新加坡、韓國等國都是明顯的代表,小至醫學美容、大至器官移植,只要有需求,不怕沒市場。甚至有英、美保險公司業者推估過,若為客戶支付機票費與就醫費用,至第三國接受就醫、治療、開刀等服務,都遠比讓保戶在歐美醫療系統就醫來得更具經濟效益。

台灣的醫療品質優良且收費低廉,於全球早有口皆碑,長年來也吸引不少國際病患選擇來台治療。再加上台灣擁有全世界最妥善完備的健保福利系統,對照貧富懸殊比高的國家,窮人沒有生病的權利,更可以說,在台灣看病簡直是種福氣。我們的社會救助網,選擇不遺忘任何一個人,承接住每個可能因病崩潰的家庭,並行之有年,足為福利國表率。

但反過來說,台灣低廉優質的醫療服務品質,卻是建築在對醫療人員的過勞與剝削上。一般人民往往將醫護人員不成比例的勞動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卻鮮少人去思考方便、便宜背後隱藏的勞動問題。過去幾年,「五大皆空」不再是佛門用語,反被借代來形容台灣醫療困境。醫務人員所面對的勞動景況是,工時長、健保給付低、手術風險高、醫療糾紛多,導致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科,不再有年輕醫師願意投身,此種人力荒也引發社會擔憂。

回到本文一開始所提的推行醫療觀光政策,營造地方經濟創新,假若台灣真的走向醫療觀光產業,那現行已不堪一擊的醫療勞動狀況,將可能面臨更嚴峻的考驗。在市場經濟的策略下,醫療旅遊的定價與利潤較高,可以預見的是,醫療人力將流入利潤高的商業醫療部門,醫療勞動分布不均將更加惡化,亦即,利潤較低卻屬核心醫療業務的醫事人力將更短缺、工作負荷更加嚴重。

台灣福利政策讓每個人都擁有生病的權利,並得到治療,台灣的醫生已然是倚靠使命感與犧牲奉獻精神執行業務,但這並不代表醫療行為很廉價。我們該感念醫護人員的奉獻,為其謀求更進步勞動環境,而非將方便、經濟表現構築在他人的苦痛上。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