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性發展 打造時代宣教方針

幸福小組重塑佈道文化 多元族群、處境各取所需 教會牧者分享牧養策略

台南中會臨安教會透過「雙翼」成功帶動會友人數增長。(相片提供/臨安教會)

編按 :2018年7月,幸福小組國際研習會與會人數破萬,其中光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就有121間教會、約1800位牧長會友參與,希望透過有效的策略廣傳福音。今年9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亦召開原住民宣教夥伴關係牧者研習會,針對小型教會宣教方案進行研討,顯見當代議題雖然多元紛雜,但教會宣教的使命與熱情依舊不變。
本期新聞專題分享各種不同類型的教會宣教,期盼在眾聲喧嘩的年代,透過宣教策略擬定與實踐,找出適合不同處境的宣教方針。

【陳逸凡專題報導】台南中會臨安教會牧師江孟哲分享這幾年來教會的轉變,他認為是「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他說,自己雖然笨拙,但剛好搭上潮流,學習了大約20年前由韓國豐盛教會開發的雙翼養育系統。他指出,自己剛從神學院畢業時,就有人在推動雙翼,只是台灣不太了解,必須前往韓國學習,最近因為高雄福氣教會的關係,雙翼反而成為一種很好的福音策略。

所謂的「雙翼養育系統」包括了5個圈圈:宣教、落戶、養育、門訓、再生產。每一個圈圈內都需要配套進行事工與訓練,由於雙翼系統是從韓國教會而來,加上其步驟又有嚴格規定,所以不是每間教會都能適應此方式。

臨安教會設教50年,過去是社區型教會,宣教路線也較為保守。江孟哲來此牧會前,約有3年多的時間沒有牧者。教會裡有一對年輕的長老夫婦在高雄外商公司任職,週末回到台南聚會,因地利之便,週間就到福氣教會參加小組,受到造就後,便將訊息帶回臨安教會。

這些新訊息剛開始也造成臨安教會內不同世代的看法產生差異,於是臨安教會在沒有牧者期間,大家花了兩年的時間醞釀、達成共識,也特別前往福氣教會觀摩學習,決定推動雙翼策略,帶給教會新的氣象,做好預備之後,開始尋找適合的牧者。

江孟哲說,自己曾經學習過雙翼,也曾實際操作過一期,剛好臨安教會正在尋找具有雙翼經驗的牧者,於是他便來到臨安教會牧會。他表示,自己其實運氣很好,沒有特別做什麼,教會不管在人和或時機上都已做好準備。

2016年5月赴任時,江孟哲與長執會達成共識,規劃了3個月一系列12篇講道,並使用韓國雙翼養育系統溝通基礎理念,「不管你是否同意參與,只要來做禮拜,就會自然而然聽到。」雙翼養育系統有個重要的理念,就是「傳福音需要門徒,門徒需要受訓練,教會是一隻翅膀,小組是另一隻翅膀,除了五重執事外,也要有門徒。」

江孟哲說,台灣教會進行雙翼養育系統,大部分都只做到「養育」這個步驟,因為進到「門訓」階段必須有門徒大學等配搭,與嚴謹的訓練規定。台灣民情與韓國不同,江孟哲很感謝福氣教會以超過12年的時間摸索嘗試,結合「雙翼」及「恩惠相遇」,聚焦宣教、落戶、養育3個圈圈,提出「幸福小組」這個重要的宣教策略,並且不吝於和眾教會分享。江孟哲說,幸福小組在雙翼裡稱為「敞開小組」,目前包括高雄、屏東、台南、嘉義都已有聯盟成員。

開發雙翼系統的韓國牧師金聖坤要求學習者不能更改原始規劃,只能完全複製,這是雙翼策略重要的一環。江孟哲到臨安教會赴任時,每週禮拜聚會人數約是65人,當時雙翼剛好在高雄福氣教會舉辦南部地區研習會,臨安教會有接近半數共28位會友一起前往受訓,「教會凝聚共識後,有將近一半的人願意做雙翼,這是很高的比例,受訓後成為第一批的同工。」因為顧慮到教會長輩的感受與需求,臨安教會保留了松年團契,「不過也有會友不能理解,認為我們是要消滅團契。」

在12篇講道結束後,臨安教會決定讓會友試試看,先推出「第零期」幸福小組,開設2個小組,當時只有2人受洗。後來每期都有逾10人決志受洗,如今已從「福零」進行到「福四」,洗禮人數總共超過50人,平均聚會人數已達約110人。江孟哲說,除了洗禮人數增加之外,還有將近20人是過去離開教會的信徒回流,不過這期間,也有大約30名會友,因理念不同陸續離開臨安教會。

臨安教會建置漂書站,搭建傳福音的橋梁。(攝影/陳逸凡)

雙翼是一種福音運動,也是一種門徒運動,「教會對外要傳福音,對內要作門徒。」江孟哲分享,作耶穌門徒必須犧牲時間、金錢、離開舒適圈,傳福音一樣要犧牲這些東西。赴任之初,教會長老曾向他表示:「懂得雙翼養育系統的牧師有夠難找!很多應聘的牧師很優秀,可惜都沒有直接接觸過雙翼。」臨安教會過去一直只有約50人穩定聚會,如今聚會人數已超過百人。第一次洗禮超過10人時,有一位長老忍不住感動流淚,而如今洗禮動輒超過10人,早就是臨安教會的常態。

2018年起,福氣教會將幸福小組改名為「幸福門訓系統」,江孟哲說過去很多宣教策略都是國外來的,如今這個台灣本地的福音策略,連國外教會都前來學習。台南中會和順教會、大光教會等,也投入學習並成立「台南幸福門訓小聯盟」,每次都有近200人前來。

江孟哲說自己牧會26年已屆退休,自己年輕時也是很傳統保守的牧師,這些宣教策略神學院都沒有教,想不到在身體日漸衰弱的時候,卻來到他牧會生涯中最輕鬆的一間教會。他鼓勵大家來認識雙翼福音策略,但是同工必須要溝通、要順服,勇敢面對教會的問題。他也提醒,目前在台灣已經有很多教會在實行幸福小組策略,若未來福氣教會開設神學院,裝備迅速、果效顯著,傳統的神學教育勢必受到排擠,值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及所屬神學院正視。

修剪轉化 獲得接納

阿美中會自強教會

【邱國榮專題報導】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的阿美中會自強教會,2015年傳道師張翠美受派至此牧養教會,3年後,自強教會升格為堂會。一路走來的記憶湧現,張翠美受訪時一度哽咽,她想起剛入駐教會時,走在路上逢人就以「平安」招呼,有些族人卻睜大眼睛看著她說:「平安?哪有平安?吵來吵去都是你們長老教會!」

張翠美表示,剛來到自強教會的時候,教會內部充滿對立紛爭,衍生出部落對教會的認同感不高,縱然自強教會是部落裡唯一的教會,卻因為教會封閉,族人鮮少到教堂走動。於是第一年,她著重在穩固內部,注重餵養,藉證道平息紛爭,「有紛爭,是人的問題,但教會問題不能用人的方式解決,要回到聖經基礎來處理。」藉由證道修剪,肢體彼此間漸漸步上和睦軌道。

成功平息了教會內部的紛爭,下一步便是搭起教會與社區的橋梁,藉由推動社區事工、開放教會空間,建立教會與部落的和好關係。張翠美指出,當各團契步入軌道後,她開始推社區事工,先在教會門口顯眼處建立圖書室,讓經過的人能一眼看到,漸漸的書架上的圖書越來越多,社區開始有人進入教會、捐書。此外,教會也開辦兒童才藝班,不大的部落裡,幾乎全數的兒童都到教會上才藝課,1小時的才藝學習,之後是1小時的福音故事。

提到宣教策略,張翠美表示,是以團契為單位。婦女團契開辦舞蹈班,進而成為婦女們可以彼此同理的成長團體;而自強教會的松年團契名為「不老團契」,以多元的活動吸引老年人進入教會,加上夏季在教會裡有冷氣吹,老人家都非常開心地來教會。張翠美表示,她也會以社區協會名義寫計畫書,向公部門申請經費。「我目的就是希望社區的人,都有機會進入到教會。」教會的改變,族人都感受得到,因此教會漸漸被部落肯定,獲得接納。

文化體驗 吸引青年

七星中會中興教會

【邱國榮專題報導】教會接觸未信主的青年是否比過去困難?七星中會中興教會緊鄰台北大學(前身是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為了向學生宣教、接觸未信主青年,該教會的青年團契將福音聚會模式做了大幅更改,改以體驗方式,成功吸引未信主的青年踏入教會,認識基督信仰與聖經故事。

中興教會執事歐任翔,目前是台灣大學的研究助理,他坦言自己明顯感受到近來向青年宣教變得更不容易;除了年輕人因為刻板印象對「傳教」反彈外,加上受到特定社會議題影響,也產生一股前所謂的的排斥氛圍。他說,位處在大學城社區環境裡的中興教會,針對年輕人宣教、舉辦福音聚會必須有所創新,否則將難以吸引未信主的年輕人踏入教會、認識耶穌。

近兩年密室逃脫實境遊戲吸引年輕人體驗,中興教會青年團契於是靈機一動,將福音聚會改以密室逃脫實境遊戲的方式呈現,沒想到卻吸引未信主的青年近30人踏入教會。教會經青年團契改造,搖身一變成了密室逃脫實境遊戲空間。故事以以色列人走出埃及的曠野作為背景,所花的經費約5萬元,耗時兩個月進行布置,雖然有些大費周章,但是能夠成功吸引到未曾認識耶穌的年輕人踏入教會,團契同工們的臉上都堆著滿意的笑容。

中興教會青年團契會長吳瑄庭表示,各地教會舉辦福音活動,內容多半是要告訴民眾「神是愛」「耶穌捨己」,但團契反向思考,不以口述福音信息,而是讓踏入教會的民眾透過體驗活動,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感受神的愛。吳瑄庭說,團契在今年第2季舉辦福音團契,首次嘗試去設計體驗式活動,規劃出「逾越節晚餐」,邀請未信主的年輕人進入教會,認識舊約時期的逾越節文化。「逾越節晚餐」結束後,得到參加者的回饋評價都是正向的,很多人都期待之後能有不同內容的體驗。

藉由認識基督教文化,而不是採用傳統的「見證」「傳教」「耶穌愛你」「聆聽詩歌」方式,中興教會青年團契創新福音聚會的內容,歐任翔與吳瑄庭皆表示,確實減少了被拒絕的可能,也相對容易邀請更多人認識神。

整合資源 關顧多元

嘉義中會橋頭教會

【陳逸凡專題報導】嘉義中會橋頭教會1971年由德國宣教師開設,後來因農村人口外移嚴重,1992年曾暫停聚會,直到台塑六輕在雲林麥寮設廠後,人口開始回流。考量到牧養人口增多,1999年8月嘉義中會決定重新開設,牧師郭世宗也展開橋頭教會的牧會事工至今。

郭世宗說,橋頭教會重新開設之初只有4、5個人,經過20年的努力,如今聚會人數約有70人,教會空間已經不足以容納,形成會友坐在室外禮拜、「出太陽拿雨傘、下雨也拿雨傘」的畫面。一開始因為會友少,郭世宗會到街上「掃街」與人攀談,實際接觸後,發現很多原住民來到該地工作,卻不再參加聚會,因此橋頭教會特地成立那魯灣團契,聚會時就以各族群習慣的語言唱詩、講道則是華、台語交互使用。

早年一位橋頭教會出身的姊妹因病返鄉後,建議牧師參與「夜光天使」計畫,除了能關心單親、隔代、新移民的孩童,還意外獲得雲林縣政府補助,順利開辦課程。這位姊妹雖在1年後過世,但教會因著該計畫與當地國小建立良好關係,孩子在教會不只可以吃晚餐,還能接受功課輔導,許多家庭開始主動把小孩送來,還會互相介紹「把孩子送去教會都會變很乖」。

這些孩子上到國中、高中後,仍繼續前來教會,雖然已經超過縣府補助的年紀,教會仍募款讓青少年繼續參加課輔,並成立「飛鷹團契」,期許如鷹展翅上騰,並參與教會服事。教會也會舉辦文化之夜,邀新移民前來交流分享。

橋頭教會建堂工程又稱為「麥寮希望中心」,主要是希望拉近與社區的距離,消除社區對基督教的抗拒。由於教會十分關心弱勢家庭,雲林縣長李進勇伉儷也親自前來參加動土典禮。有位長年吃齋的阿嬤,因感念教會幫助社區孩童,每個月固定奉獻500元,甚至有虔誠佛教徒也來教會擔任志工,當地麵包店則提供惜福麵包或蛋糕給課輔班孩童,減輕弱勢家庭的負擔。

未來麥寮希望中心也會與縣政府合作,成為廚師丙級證照訓練場地,預計11月動工,建築經費預估4000萬,已募得770萬,盼眾教會能關心奉獻,或提供有息貸款,延續教會美好事工。

向下扎根 向上結果

屏東中會佳冬教會

【林婉婷專題報導】2008年上映並打破國片票房歷史紀錄的電影《海角七號》裡,有一段劇情選在教堂裡拍攝,並使該教會成為紅極一時的觀光景點,那就是屏東中會佳冬教會。但對佳冬教會現任牧者林靜谷傳道師而言,「宣教不是行銷」,「教會需要的不是熱潮,而是上帝的工作。」

身為第五代基督徒,林靜谷以長輩們作為信仰模範,從小參與教會服事,卻沒想過成為傳道人。他坦白表示,因為他深知傳道人的辛苦。直到2009年莫拉克風災發生,當時身為社工的他到佳冬、林邊地區參與災後援助,也因此認識佳冬教會,又隨著一系列上帝奇妙的開路與帶領,最終,林靜谷在40歲那年進入神學院就讀,完成了他18歲時在聖經裡寫下、卻也幾乎被他遺忘的約定──全職事奉上帝。

擁有社工專業背景的林靜谷對社區事工頗有觀察。因為曾是莫拉克風災重創區,佳冬鄉的社區事工近乎完備:課輔班、食物銀行、社區關懷據點等,都已有相關團體設立站點經營。另一方面,對於社區事工如何與福音結合,林靜谷則認為這需要時間摸索,現階段教會能做的,是繼續牧養會友,使其成長茁壯,並穩定各團契運作。因此,他以「向下扎根、向上結果」為目標,期許喚起資深基督徒的信仰初衷,並確實落實認識聖經的基礎信仰教育。

在團契與小組方面,青少年的人脈網絡不容小覷,藉著互相帶領並於夏令營等活動認識教會,而後開始運轉團契生活。目前青少契中有屏東女中小組,以幸福小組方式運作,每週聚會2小時。林靜谷希望未來有機會透過「得勝者計畫」走入校園,接觸更多青少年。

印尼、中國外配等新住民姊妹也在教會組成飛鷹團契,盼藉由各樣活動與服事參與更融入台灣生活。未信者居多的泡茶小組則是在2017年10月成形,為珍惜這群自願走入教會的社區居民,教會加強小組的福音聚會性質,並安排交誼活動,8月已有成員決志受洗。

對於團契是否該轉型成幸福小組,林靜谷認為教會要先有能配搭、受過訓練、願意花時間的同工,但他相信上帝是不斷開路、充滿預備的上帝。

穩定聚會 共築歸屬

屏東中會水底寮教會

【林婉婷專題報導】屏東中會水底寮教會曾經歷過11年沒有牧師,期間共經歷3位傳道師協助牧養。傳道人異動頻繁,使會友心境受到影響,總認為「牧者幾年後就會離開」,難在事工中同心合一。受傷的經歷讓現任牧師邱賢媛提醒自己,在牧養上要更謹慎仔細。

邱賢媛2016年就任水底寮教會牧師後,不急躁於發展社區事工,而是著重在會友信仰素質培育,例如穩定聚會、讀經禱告等。她觀察到,由於長久沒有牧者推動主日禮拜的重要性,「會友們會覺得每個月來1、2次,或奉獻一些小錢,就對得起自己的信仰良心。」也有會友要被「點名」才會來,所以鼓勵會友穩定出席主日禮拜成為首要任務,「40、50人聚會的教會,少了7、8個人就差很多了。」

為不讓教會產生年齡斷層,教會透過寒暑期營會廣邀社區孩子們進入教會兒童主日學,而今年3月18日開始,主日學亦提供小額獎學金,鼓勵該年度出席達18次的孩童,目前教會兒童主日學最高可達20多人。兒童走入教會,也讓教會可以從中輔導家長與親子關係。另外,針對步入青春期的國小高年級與國高中生,水底寮教會也成立少年班,陪伴他們找尋自我認同。

讀經禱告方面,有鑑於不少信主10多年的長輩不識字,教會70歲以上長者組了樂齡團,利用寒暑假期間,進行讀經與禱告的培訓課程。課程目的在讓會友們穩固信仰根基,並領受上帝的帶領,「有長老說她和先生結婚50年,從沒聽過他禱告。」而培訓課程讓資深基督徒們有所突破。

待教會內部更為凝聚,邱賢媛希望能著手關懷社區裡的印尼看護工們。此外,威盛信望愛基金會也有邀請水底寮教會協助社區長者關懷站事工,未來威盛基金會舉辦說明會後,且長執團隊通過議案,則可嘗試新的社區事工。

水底寮教會是邱賢媛所牧養的第3間教會,「不是我在牧養別人,是別人在牧養我。我會反省自己在這個角色(牧師)裡面要調整、改變、進步什麼?」禱告中上帝告訴她「來這裡作僕人,不是教導者」,邱賢媛願能持續與會友建立信賴,而會友也能在教會找到歸屬。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