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國際地位4-1

原文/徐望志(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助理總幹事) 翻譯/陳怡婷(總會資訊中心英文文編)

【編案】:首屆台灣普世論壇(TEF),11月28至30日將在新竹聖經學院舉行,為讓與會者明瞭台灣面臨的困境,作者特別為文解釋說明,本報共分4期刊登,期待讀者藉本文透析TEF舉辦背後之真義。

無路可出的困境

「他人即地獄」是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於1943年創作的劇作《無路可出》(Huis clos)結尾時的名言。該劇描述在地獄會客室中的3人:Garcin、Estelle及Inez。正當3人還在困惑是什麼罪導致他們下地獄,以及將會受到怎樣的懲罰時,他們很快推測出,根本不會有施刑者及行刑者,也沒有那可以永恆燃燒他們靈魂的火焰。這裡就只有他們3個人,困在僵局。

「那些眼睛都盯著我瞧,他們的目光吞噬著我。什麼?只有你們兩個?我以為會有很多、很多人。所以這就是地獄,真不敢相信。你們都記得我們曾聽說過地獄的情景,拷刑室、火及硫磺、炙熱熔岩。全是無稽之談!不需要熾熱的火杵。他人即地獄!」

《無路可出》完美地描寫出人們共存的難處,他人與他們的目光,疏離我且將我的存在禁錮於他們特定的想法之中,剝奪了我的自由。

一位20世紀的存在主義文學評論家指出,身處在一個極度不確定的環境下,我們可將「轉瞬即逝」視為一種自由的形式及希望的緣由,而不是如《無路可出》劇中3人所面對的永恆咒詛。當我在準備台灣現今國際地位發展的演說時,我一直想起《無路可出》的場景。台灣在國際團體中所遭受的侮辱,深深刺痛我的心,台灣在國際社會中所遇到的狀況,就如同沙特的劇作台詞所言,「地獄即他人」。中國利用其外交及經濟力量將台灣困住,「台灣似乎無路可出」。

我的責任是將台灣的故事告訴大家,幫助大家決議「台灣普世論壇」(Taiwan Ecumenical Forum, TEF)如何能成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及台灣人民的希望及安慰。

PCT認為彌迦書6章8節已經點出何謂普世價值: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

對PCT而言,從聖經的角度,台灣的基督徒自1865年來,信仰著實根植於這塊他們稱作台灣的土地上。PCT於〈信仰告白〉中承諾:「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而為盼望的記號。」因此認為,支持TEF賦予普世價值實質的意義,並重申堅定的信念──即普世機構有責任支持教會,尤其渴望世界各地夥伴陪同台灣追求國家尊嚴、國家主權及自決權等基本人權議題。

台灣淪為國際孤兒

台灣的面積與比利時或瑞士差不多,是個中等大小的國家。就人口數來說,它超過聯合國70%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排名全球前段班。台灣的健保系統有效、實惠普及,並且採用單一支付者模式,支付範圍含括97%人民的醫療費用,醫療團隊對解決世界健康問題有卓越貢獻。

自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後,華府開始與台灣官方的外交及軍事關係逐漸疏離,其中有3種看法定義了美中台三國之間的關係:一個中國原則、兩岸現狀以及華府的戰略模糊。此三種看法形塑了國際社會對美中台關係的認知,也是導致台灣變成國際孤兒的主要原因。

《上海公報》明訂一個中國原則

對台灣而言,1972年美中簽署的《上海公報》(Shanghai Communique)是三國關係的基礎,也是「原罪」。美中《上海公報》闡述了美中雙方對一中原則的看法。儘管兩岸隔著90英哩的台灣海峽,但北京當局表明,根據歷史、文化及司法事實,中國及台灣皆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實體的一部分,這就是「一個中國原則」。

另一方面,華府也認知海峽兩岸的「所有中國人」皆持此一觀點,不同之處僅在於誰應統治此合併領土。美國「期望」該問題能被「和平」解決。

順帶一提,《上海公報》的發起人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曾於2007年警告台灣當局,「中國不會一直等下去」;習近平在上台不久後也得意地說,台灣問題「不能代代傳下去」。

中國共產黨(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一年一度對台工作會議於2018年2月初舉行。中國副總理汪洋於會議中當選中國全國政協主席,他強調在新時代,中國對於台灣關係需要採取新的措施。汪洋表示:「我們應堅持我們最初的願望,牢記我們的使命,全心全意貫徹中共中央委員會對台灣關係的決策與計畫,秉持歲月不待人的精神,把握今天,抓住時機。」

過去兩年裡,在軍事上,習近平政府透過演習及環繞飛行,不遺餘力恐嚇台灣;外交上,持續孤立台灣;經濟上,威迫利誘、軟硬兼施。

外交行為持續受孤立

美中《上海公報》闡明海峽兩岸的「和平與穩定」,概念上等同維持「現狀」。華府一再呼籲台、中避免採取行動攪亂海峽兩岸的「台灣地位未定論」,進而造成緊張及不穩定的關係。在我看來,自1987年台灣解嚴後,這種「維持現狀」的立場大幅影響台灣政府的外交態度,老是擔心「老大哥」的臉色,例如:台灣環宇全球(WorldVentures Taiwan)基於人道主義對北韓的援助。

自1971年10月25日台灣的聯合國會員席次於大會第2758號決議中被中國頂替後,兩岸關係處於激烈競爭及對抗狀態,導致雙方落入惡性競爭式的「支票本外交」(checkbook diplomacy),也造成許多外交盟友把台灣當作肥羊。

敏感的國際地位及有限的資源,都讓台灣很難在國際社會中交到新朋友,更別說與舊朋友保持聯繫。北京一再炫耀其雄厚財力,只會使狀況變得更加困難。自從蔡英文總統當選以來,台灣的5個前盟友──甘比亞、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巴拿馬、多明尼加共和國及布吉納法索等國,一一投入北京懷抱。美中關係正走在負面軌跡上,而台灣已感受到這股迴盪。隨著競爭策略的加劇,台灣不能再下錯棋。

華府對台戰略模糊定位

美中簽定《上海公報》後,華府對於中國長達數十年威脅侵略台灣的行為,秉持著典型的模糊戰略:「我們不清楚,你不知道,一切看情況再說。」從此,北京軍事戰略布局方向,皆企圖使美國不要干涉兩岸問題、保衛台灣。

2017年,美國總統川普在就任前接到台灣總統蔡英文的祝賀電話。北京對此表示不悅,視此通安排好的電訪為川普即將改變對中國政策的預兆。

此外,川普於2017年12月18日親自公布《年度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自1990年以來,台灣首次在報告中被正式提及,同時美國也再次確認對台灣的防禦承諾。報告指出,美國有意遵循一個中國政策,同時維持與台灣的緊密關係。今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並由川普總統簽署,旨在鼓勵美國官員認可台灣並來台參訪,為台灣提供道義及政治上的支持。根據《台灣旅行法》所做出的承諾,美國將提供台灣正當防衛需求,並阻止任何外力脅迫。

7月9日,中國勸告美國避免做出危害台海和平穩定的行為。美方官員則表示,兩艘美國驅逐艦於週末,因演習需求航行國際水域屬「例行性過境」。這起通行事件起因可追溯自兩岸之間的摩擦激增,進而引發中國一系列圍繞台灣的軍事演習。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指出,海峽兩岸的問題牽涉中國的主權及國土的完整性,中國要求美國嚴格遵守一中原則,避免傷害中美關係及台海的和平穩定。 (待續)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