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眼光20週年座談 盼回應時代需要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請問,現在的《新眼光讀經》手冊內容,真的有新眼光嗎?」20年前新眼光讀經運動推動者之一、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陳南州10月21日在「新眼光讀經20週年座談會」北部場上直言。他表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自1998年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至今,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從長老教會許多教會牧長兄姊對台灣當今議題的態度,就可以檢視是否真用「新眼光」的角度在看待當今台灣的處境。

「新眼光讀經20週年座談會」是由台灣教會公報社主辦,北部場由《新使者雜誌》編委廖斌洲主持,邀請當年參與新眼光讀經運動的陳南州及台灣神學院歷史學教授鄭仰恩擔任主講者,由七星中會濟南教會牧師黃春生、台北中會公義行動教會牧師鄭國忠擔任與談者。會中眾人多肯定〈新眼光〉讀經運動對長老教會讀經風氣的貢獻,不過也強調《新眼光讀經》手冊若能與「處境查經班」配搭,更可相得益彰。

座談會開始,鄭仰恩率先分享新眼光讀經運動,源於亞洲基督教協會(Christian Conference of Asia) 神學、宣教和教育等三個委員會,於1996年共同推動的神學運動(Reading the Bible with New Eyes);1998年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成立「二千年福音運動推行委員會」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

(攝影/林宜瑩)

鄭仰恩將教會歷史再往前推到1968年11月,知名神學家巴特(Karl Barth)逝世前3個月前寫了一封信給《東南亞神學論刊》(South East Asia Journal of Theology),期望東南亞基督徒在自身實況中找到自己的聲音,絕對不要跟隨他或複製他的神學。巴特強調,神學應有兩衡量標準:一是神學應以「基督為中心」,二是神學應該帶來喜樂。他在信中強調「絕對不要做無聊的神學!」最後,他也要大家認真看待信仰的合一以及教會的合一。

陳南州則說明,當初CCA在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主要目的是宣教與傳道,後來影響台灣、印尼、菲律賓、緬甸等國教會。他進一步指出,亞洲教會對新眼光讀經運動的反應多半很熱烈,可是他也擔憂,很多教會牧長過度「簡化」聖經見解,或以簡單教條來理解聖經,「這對基督徒信仰生命的建造並無幫助。」

接著陳南州直言,可惜的是,《新眼光讀經》手冊往往無法回應當今台灣處境,加上教會現有讀經班多是牧長一人在講,會眾只能聆聽,他認為,應該推動「處境查經班」模式,若能讓兩者結合,相信會有相得益彰之效。

黃春生與鄭國忠則特別介紹「處境查經班」,強調處境查經是一種台灣教會特有的查經班模式,牧長在當中不是主講者、解經者,而是引導者,讓與會者都能分享自身信仰生命經歷,以自身處境來回應聖經經文,透過彼此對話,處境查經使聖經話語活化在個人生命中,假使新眼光讀經與處境查經發能彼此配搭,他們相信可使台灣教會走出一條不一樣的宣教路。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