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能付出的當下

劉炳熹

接到由白冷會傳來的訊息,設計東海岸無數座禮拜堂的傅義修士已於10月18日蒙主恩召,享年86歲。回想新港教會在暑假的東海岸單車小旅行,我們一路從新港出發,總計參訪7間傅義修士設計的聖堂。每間禮拜堂的設計看似簡單,卻自然地給予踏入其中的訪客一股神聖氛圍,透過泰澤詩歌的敬拜,享受人聲共鳴所帶來的感動。朝向東方的禮拜堂,迎接曙光的意象,彷彿掃去人心中的陰霾,揭開每個人生命的新頁。越是深刻認識傅義修士所留下的40多座禮拜堂,就越是感受到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是何等豐富人的生命。

還在沉澱與消化傅義修士別世的消息,一則震驚台灣社會的大事立即把我們拉回到現實。普悠瑪翻車事故帶走了十多條性命及造成大量傷患,因著鐵路交通與生活息息相關,不由得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渺小,轉瞬就可能消失無蹤跡。這段時間以來,每週主日講道不斷與傳道書對話,最有記憶的就是「虛空」二字。人生好似煙霧一般,一不注意,時間就飛也似的溜走,究竟走過什麼,留下什麼痕跡,是每個人無可閃避的考題。每一次的「意外」,都提醒著人們把握當下的重要性。

信仰,是從閱讀生命作為起點。我多次與弟兄姊妹分享,主持告別禮拜與結婚禮拜的差異就在於,告別禮拜往往提醒大家通過再一次閱讀別世親人的生命,讓人懂得去珍惜,也懂得從每一段生命的教訓中學習去相愛。相對來說,婚禮容易讓人專注於面子勝過裡子,失去對兩個生命在上帝與眾人面前立約的看重。這也是傳道書裡提及「往喪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的道理。即便再不想要面對,人生中我們唯一清楚知道的,就是永遠有無數的「意外」發生,人沒有辦法靠著自己的能力抓住什麼保障,僅能夠去學習每一道新的功課,在每個事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許多報導討論著,如果緊急醫療事件發生在花東地區,醫療網是否承接得住?這項假設性的問題,基本上是無解的。以我自己家庭遭遇到小孩被切斷手指的意外來看,急症救援在東部海岸線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看見傅義修士及海岸山脈瑞士人的生命,我們可能需要問的是,他們看見了什麼生命的價值,值得在這塊土地奉獻自己的一生?若社會追求的僅有看得見的利益,那麼尊重生命無疑是謊言一樁,唯有從意外中真實的汲取教訓,每個人貢獻出自己的一點一滴,整體環境的改造才能化不可能為可能。

深知生命的終局,亦知道人生的時間不在於任何人可以掌握,懂得在看見需要時學習付出,是我們很重要的人生功課。每週走進傅義修士設計的聖堂,藉由想像力與經文對話,遨遊在上帝的計畫裡,願每個人找到自己被託付的使命,把握能付出的當下,忠心奔跑直到末了。 (作者為東部中會新港教會牧師)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