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軍國教育 日宗教人士上街

【曾菀妤編譯】日本新任文部科學大臣柴山昌彥10月2日公開表示,明治年間所頒布的《教育敕語》在經現代化修改下,可作為學童的道德教材。此一發言引來日本在野黨不滿,日本宗教人士為此發起網路連署,並於10月18至19日一連兩天於日本國會前抗議,指陳政府忽視軍國主義與戰爭的歷史教訓,要求柴山昌彥撤回發言並下台負責。

跨宗教團體「創造和平的宗教人士網絡」(平和をつくり出す宗教者ネット)發起網路連署,並以「讓我們守護孩子的『生命』」(子どもたちの『いのち』を守ろう!)為號召,要求柴山昌彥下台,共有53名佛教、神道教、天主教及基督教領袖加入,包括:日本基督教協議會(NCCJ)總幹事金性濟、前NCCJ議長鈴木伶子等25名基督教領袖。

金性濟質疑,柴山昌彥根本沒有徹底了解《教育敕語》內容。他表示,柴山認為《教育敕語》有益於日本的國際合作政策,是源於2006年日本眾議院通過了《教育基本法》修正案的脈絡;該法案鼓勵教師向學生灌輸愛國主義和尊重日本傳統文化,但《教育敕語》內文提到「國家一旦發生事件應當義勇奉公」,內容側重軍國主義、威脅人類性命安全。他進一步解釋,《教育敕語》在二戰期間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聖經」,在亞洲造成310萬人傷亡。1948年日本頒布和平主義新憲法時,《教育敕語》被視為過於危險並遭廢除,「身為宗教人士,我們有義務提倡珍惜生命價值,必須站出來抗議。」

創造和平的宗教人士網絡發布的官方聲明除譴責《教育敕語》對兒童進行獻身的非人道教育,也強調:「身為宗教人士,我們斷然不會允許《教育敕語》復活,並將繼續透過跨宗派線上祈禱和實際行動,守護所有兒童和人類的生命。」

《教育敕語》(きょういくちょくご,The Imperial Rescript on Education)於1890年10月30日頒布,是日本明治天皇頒布的教育文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教育的主軸。不只在日本本土,海外殖民地也一體適用,以朝鮮教育令、台灣教育令等規範之。其主要目的是糾正當時日本教育偏重於歐美器物的介紹,而忽略道德教育,並成為小學在固定慶典時必須朗讀的文件。內文雖有提到「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夫婦相和」等的倫理道德內容,但因主體仍是「作為日本天皇的臣民所應行使的道德教育指導」,並寫有「國家一旦發生事件應當義勇奉公」,被外界批評過度側重國家主義。

昭和年間,《教育敕語》變得絕對化與神聖化、並且強制學生背誦,學校必須興建特別的奉安殿安置《教育敕語》。1938年,日本通過《國家總動員法》後,《教育敕語》的內容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教典。

二戰結束後,同盟國禁止日本學校「奉讀」和「神化」《教育敕語》。1948年,日本國會通過決議,廢除《教育敕語》。《教育敕語》由此失效,並被《教育基本法》代替,正式走下了歷史舞臺;然而,《教育敕語》中提倡道德教育的內容在《教育基本法》中仍被保存。也有部分學校因提倡以日本傳統和文化為主的教學方式,教授學生《教育敕語》,遭致批評。

日本政府2017年3月曾通過「在不違反憲法及基本教育法下,不否定讓《教育敕語》作為教材使用」,惹來國內外反彈,致使當時政府同樣以「無意積極考慮把教育勅語納入教育現場使用」回應。(資料來源:平和をつくり出す宗教者ネット)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