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眺望】流動的溫柔必須加上堅韌

曾偉宗(前CWM東亞區會助理)

8月初世界傳道會(CWM)於韓國舉辦亞洲青年倡議會(AYI),因著地利之便,帶青年實際參與了兩個活動:一個是關於韓國慰安婦議題的「水曜集會」,另一個則是為了解南北韓議題而到訪南北韓非武裝軍事交界地帶。

安排參訪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讓大家聽聽組織工作者或當地人民的聲音,從中去反思自己、自己的國家以及教會的處境,是否有可以借鏡與學習的地方。這是幫助我們以多方角度與立場了解事件的機會,但我發現這樣的訓練與學習,有時候反而成為理性思辨的障礙。看著這些青年對慰安婦議題的憤慨,對南韓應拯救北韓、進而合一的期待,我理解到那種飄忽的熱情與認知是危險的,因為現場層層堆疊了絕對正確與絕對錯誤的強勢氛圍。

當青年在日本駐韓大使館前面群起疾呼日本政府必須道歉,慰安婦的形象以及故事似乎就成了單一脈絡的生命經歷;當我們在南韓邊界的小教堂裡望著北韓,為著南北韓合一祈禱時,那種感動的確是讓人起雞皮疙瘩,但與此同時,心裡也閃過了之前所閱讀的脫北者自傳、開會禮拜時牧師講述南北韓軍的形象、參訪第三地道時影片所打造的十惡不赦北韓軍方態度。似乎消滅北韓是所有人都同意且嚮往的,這也讓我重新思考了對於合一的想像。

日本是該為慰安婦議題正式道歉,但這樣的聲音卻無形中犧牲掉部分以將身體貢獻給國家為榮、而當慰安婦的婦女的故事;我們都期待南北韓合一,但是我們的共同認知卻是南韓要去拯救北韓?會不會合一後,北韓的一切都被視為是錯的,反而令韓國截斷了部分的根?我們是不是也落入政治優先的圈套當中?

若我們回過頭來看台灣政府對二二八受難者的補償、對慰安婦議題的態度,甚至是對兩岸議題的表述,是否我們也大是大非,而不去觀察是否有壓迫到任何更為弱勢的群體的可能?這些微小聲音,正是普世的核心價值,讓我們看見議題的各種面向,用更寬闊的眼光面對與解決問題。

青年對於社會總有種浪漫的衝動、一股流動的溫柔,但如何持續?我覺得必須加上堅韌,一種不放棄追求真理、真相的堅持與韌性。我們不一定要是神學的權威,但我們能認真的學神、學像基督,如果我們是按照神的樣子所造,那麼神的樣子就該是如此的多元,有無限多種可能。願我們都能彼此分享、一起往更認識神的普世之路前進。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